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手机支付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2.1 手机支付的定义 | 第14页 |
2.2 手机支付的分类 | 第14-15页 |
2.3 手机支付的业务范围 | 第15-16页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2.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4.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手机支付客户端的功能实现分析 | 第19-28页 |
3.1 手机支付账户充值 | 第19-22页 |
3.1.1 手机钱包充值 | 第19-20页 |
3.1.2 网银转账充值 | 第20-21页 |
3.1.3 银行卡空中充值 | 第21-22页 |
3.2 手机支付账户间转账 | 第22-25页 |
3.2.1 电子渠道开通定向转账关系 | 第22-24页 |
3.2.2 账户解除定向转账关系 | 第24-25页 |
3.3 手机支付话费充值测试 | 第25-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手机支付业务的核心要素分析 | 第28-38页 |
4.1 客户主体类别及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 第28-34页 |
4.1.1 手机支付的客户主体类别 | 第28-30页 |
4.1.2 手机支付的客户消费特征 | 第30-34页 |
4.2 产业链构成及特点分析 | 第34-35页 |
4.3 商业运营模式分析 | 第35-37页 |
4.3.1 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主导体系 | 第36页 |
4.3.2 以银行为核心的主导体系 | 第36页 |
4.3.3 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核心的主导体系 | 第36页 |
4.3.4 以电信运营商及银行(金融机构)为核心的主导体系 | 第36-3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发展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的策略分析 | 第38-43页 |
5.1 中国移动手机支付的推广策略 | 第38-40页 |
5.1.1 市场定位方面 | 第38-39页 |
5.1.2 产品定位方面 | 第39-40页 |
5.1.3 销售渠道方面 | 第40页 |
5.2 中国移动手机支付的产业链策略 | 第40-41页 |
5.2.1 产业链定位策略 | 第40页 |
5.2.2 产业链整合策略 | 第40-41页 |
5.3 中国移动手机支付的商业运营模式策略 | 第41-42页 |
5.3.1 盈利模式—收入来源策略 | 第41-42页 |
5.3.2 盈利模式—收入分配策略 | 第4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六章 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与银行合作及相关技术 | 第43-52页 |
6.1 手机支付—银行合作总体模式 | 第43页 |
6.2 信用支付合作 | 第43-44页 |
6.3 广州移动—兴业银行联名卡合作的案例 | 第44-45页 |
6.3.1 简介 | 第44页 |
6.3.2 应用与成效 | 第44-45页 |
6.4 NFC 手机支付业务合作 | 第45-48页 |
6.5 世博会手机购票的案例 | 第48-51页 |
6.5.1 案例背景 | 第48页 |
6.5.2 选用技术及操作流程 | 第48-50页 |
6.5.3 案例评述 | 第50-51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件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