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观花树木类论文--蔷薇、玫瑰、月季论文

玫瑰远缘杂交后代黄色花显色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1 引言第15-26页
    1.1 玫瑰概况第15-16页
    1.2 花卉品质改良研究进展第16页
    1.3 玫瑰花色研究进展第16-17页
    1.4 黄色花研究进展第17-25页
        1.4.1 使花瓣呈现黄色的色素种类第17页
        1.4.2 不同植物呈现黄色主要色素第17-18页
        1.4.3 植物色素合成途径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第18-25页
            1.4.3.1 类黄酮途径第18-23页
            1.4.3.2 类胡萝卜素途径第23-25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5-2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6-40页
    2.1 主要色素成分分析第26-30页
        2.1.1 植物材料第26页
        2.1.2 主要试剂第26-27页
        2.1.3 主要仪器第27页
        2.1.4 试验方法第27-30页
            2.1.4.1 花色测定第27页
            2.1.4.2 石油醚、盐酸、氨水反应第27-28页
            2.1.4.3 类黄酮的显色反应第28页
            2.1.4.4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第28-29页
            2.1.4.5 HPLC检测第29页
            2.1.4.6 氯化铝比色法测总黄酮第29-30页
    2.2 玫瑰FLS基因及F3’H基因的克隆第30-37页
        2.2.1 植物材料第30页
        2.2.2 菌株和质粒第30页
        2.2.3 主要试剂第30页
        2.2.4 主要试剂配制第30-31页
        2.2.5 主要仪器第31页
        2.2.6 PCR引物第31-32页
        2.2.7 试验方法第32-36页
            2.2.7.1 总RNA提取第32页
            2.2.7.2 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第32-33页
            2.2.7.3 RrFLS及RrF3’H基因中间片段克隆第33-35页
            2.2.7.4 RrFLS及RrF3’H基因3’片段克隆第35-36页
        2.2.8 RrFLS和RrF3’H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6-37页
    2.3 类黄酮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第37-40页
        2.3.1 植物材料第37-38页
        2.3.2 主要试剂第38页
        2.3.3 主要仪器第38页
        2.3.4 试验方法第38-40页
            2.3.4.1 总RNA提取第38页
            2.3.4.2 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第38-39页
            2.3.4.3 引物设计第39页
            2.3.4.4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39-4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0-61页
    3.1 花瓣色彩及色素构成第40-46页
        3.1.1 花瓣色彩第40-41页
        3.1.2 色素成分第41-46页
            3.1.2.1 主要色素成分第41页
            3.1.2.2 花瓣中类黄酮化合物种类第41-43页
            3.1.2.3 花瓣中主要色素合成途径第43-44页
            3.1.2.4 花瓣中花青苷及查尔酮含量第44-45页
            3.1.2.5 花瓣中总黄酮含量第45-46页
    3.2 玫瑰RrFLS基因及RrF3’H基因的克隆结果第46-48页
        3.2.1 提取总RNA的质量第46-47页
        3.2.2 中间片段克隆结果第47页
        3.2.3 基因3’RACE扩增结果第47-48页
    3.3 RrFLS基因及RrF3’H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8-59页
        3.3.1 RrFLS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第48-53页
        3.3.2 RrF3’H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第53-59页
    3.4 类黄酮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第59-61页
4 讨论第61-64页
    4.1 花瓣色素及合成途径差异第61页
    4.2 花色形成原因第61-63页
    4.3 RrFLS和RrF3’H基因序列分析第63-64页
    4.4 RrFLS基因和RrF3’H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4页
5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9页
致谢第79-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斜纹夜蛾在葡萄上的适应性研究与防治药剂筛选
下一篇:红蓝白光质与补光时长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