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履带式行走机构驱动轮概述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内驱动轮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国外明动轮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4.3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1.5 设计思路 | 第16-18页 |
第2章 产品质量提升工具及理论方法简介 | 第18-24页 |
2.1 FMEA失效模式分析 | 第18页 |
2.2 制程能力指数 | 第18-19页 |
2.3 SPC质量过程控制及关联图法 | 第19-20页 |
2.4 5M1E | 第20-21页 |
2.5 正交实验法 | 第21-24页 |
第3章 0公司PC200驱动轮质量现状分析 | 第24-38页 |
3.1 公司概况 | 第24页 |
3.2 研究对象描述 | 第24-26页 |
3.2.1 0公司PC200驱动轮产品介绍 | 第24-25页 |
3.2.2 驱动轮生产流程 | 第25-26页 |
3.3 工艺过程分析 | 第26-36页 |
3.3.1 公司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3.3.2 识别瓶颈工序 | 第27-31页 |
3.3.3 确定工艺改进决策目标 | 第31-36页 |
3.4 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PC200驱动轮质量提升策略 | 第38-54页 |
4.1 驱动轮工艺FMEA分析(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 | 第38-40页 |
4.2 正交实验设计 | 第40-46页 |
4.3 改善后工艺流程 | 第46-47页 |
4.4 建立监控体系模型 | 第47-53页 |
4.4.1 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 第48-51页 |
4.4.2 影响因素的剖解 | 第51-52页 |
4.4.3 记录与分析 | 第52-53页 |
4.5 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驱动轮质量改进效果评价 | 第54-62页 |
5.1 产品改善后制程能力 | 第54-56页 |
5.2 抽样产品二项过程能力分析 | 第56-58页 |
5.3 过程潜在失效模式分析 | 第58-6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