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VOCs及其环境影响 | 第10页 |
1.1.2 植物源VOCs的种类 | 第10-12页 |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3 论文整体框架 | 第14-15页 |
1.4 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植物源VOCs排放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16-18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18-21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1-32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1-22页 |
3.1.1 地理位置与范围 | 第21页 |
3.1.2 自然环境 | 第21-22页 |
3.1.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2页 |
3.2 植物源VOCs排放研究方法 | 第22-28页 |
3.2.1 MEGAN模型 | 第23-24页 |
3.2.2 叶面积指数LAI | 第24-25页 |
3.2.3 排放因子EF | 第25-26页 |
3.2.4 植被功能类型PFT | 第26-28页 |
3.3 臭氧污染数值模拟方法 | 第28-32页 |
3.3.1 CMAQ模型 | 第28-30页 |
3.3.2 数据来源 | 第30-32页 |
4 长三角地区植物源VOCs排放估算结果及排放特征 | 第32-45页 |
4.1 植物源VOCs排放总量 | 第32-35页 |
4.2 植物源VOCs种类组成特征 | 第35-37页 |
4.3 植物源VOCs排放时间分布特征 | 第37-41页 |
4.4 植物源VOCs排放空间分布特征 | 第41-44页 |
4.5 小结 | 第44-45页 |
5 长三角地区植物源VOCs排放对臭氧生成贡献的模拟 | 第45-65页 |
5.1 臭氧模式性能评价 | 第45-51页 |
5.1.1 模式性能评价方法 | 第45-46页 |
5.1.2 气象参数模拟验证 | 第46-50页 |
5.1.3 臭氧模拟浓度验证 | 第50页 |
5.1.4 NO_2模拟浓度验证 | 第50-51页 |
5.2 长三角地区植物源VOCs排放对臭氧生成贡献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51-55页 |
5.3 植物源VOCs排放对不同城市臭氧生成贡献 | 第55-58页 |
5.4 臭氧高值分布区植物源VOCs排放对臭氧生成贡献 | 第58-63页 |
5.5 植物源VOCs排放对城区和郊区臭氧生成贡献 | 第63-64页 |
5.6 小结 | 第64-6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5-68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5-6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与的项目和专利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