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长三角地区植物源VOCs排放特征及其对臭氧生成贡献的模拟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1.1 VOCs及其环境影响第10页
        1.1.2 植物源VOCs的种类第10-12页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2-14页
    1.3 论文整体框架第14-15页
    1.4 创新点第15-16页
2 植物源VOCs排放研究进展第16-21页
    2.1 国外研究现状与趋势第16-18页
    2.2 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第18-21页
3 研究方法第21-32页
    3.1 研究区概况第21-22页
        3.1.1 地理位置与范围第21页
        3.1.2 自然环境第21-22页
        3.1.3 社会经济概况第22页
    3.2 植物源VOCs排放研究方法第22-28页
        3.2.1 MEGAN模型第23-24页
        3.2.2 叶面积指数LAI第24-25页
        3.2.3 排放因子EF第25-26页
        3.2.4 植被功能类型PFT第26-28页
    3.3 臭氧污染数值模拟方法第28-32页
        3.3.1 CMAQ模型第28-30页
        3.3.2 数据来源第30-32页
4 长三角地区植物源VOCs排放估算结果及排放特征第32-45页
    4.1 植物源VOCs排放总量第32-35页
    4.2 植物源VOCs种类组成特征第35-37页
    4.3 植物源VOCs排放时间分布特征第37-41页
    4.4 植物源VOCs排放空间分布特征第41-44页
    4.5 小结第44-45页
5 长三角地区植物源VOCs排放对臭氧生成贡献的模拟第45-65页
    5.1 臭氧模式性能评价第45-51页
        5.1.1 模式性能评价方法第45-46页
        5.1.2 气象参数模拟验证第46-50页
        5.1.3 臭氧模拟浓度验证第50页
        5.1.4 NO_2模拟浓度验证第50-51页
    5.2 长三角地区植物源VOCs排放对臭氧生成贡献的空间分布特征第51-55页
    5.3 植物源VOCs排放对不同城市臭氧生成贡献第55-58页
    5.4 臭氧高值分布区植物源VOCs排放对臭氧生成贡献第58-63页
    5.5 植物源VOCs排放对城区和郊区臭氧生成贡献第63-64页
    5.6 小结第64-6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5-68页
    6.1 主要结论第65-66页
    6.2 研究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与的项目和专利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TDLAS的煤矿井下激光型束管监测系统设计
下一篇:生物炭联合曝气强化人工湿地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的效能及其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