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生存性的虚拟网络映射策略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6-17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可生存性虚拟网络映射问题综述 | 第18-32页 |
2.1 网络虚拟化技术概述 | 第18-23页 |
2.1.1 网络虚拟化架构 | 第18-20页 |
2.1.2 虚拟网络的构建 | 第20-21页 |
2.1.3 可生存性虚拟网络映射的概念 | 第21-23页 |
2.2 可生存性虚拟网络映射算法 | 第23-31页 |
2.2.1 可生存性虚拟网络映射算法分类 | 第23-27页 |
2.2.2 可生存性虚拟网络映射模型 | 第27-29页 |
2.2.3 评价参数 | 第29-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拓扑鲁棒性的虚拟网络映射算法 | 第32-44页 |
3.1 备份网络拓扑设计 | 第32-36页 |
3.1.1 网络拓扑结构鲁棒特性分析 | 第33页 |
3.1.2 设计备份网络拓扑 | 第33-36页 |
3.2 虚拟请求主拓扑与备份拓扑协同映射 | 第36-39页 |
3.3 实验与分析 | 第39-43页 |
3.3.1 仿真环境及参数设置 | 第39-40页 |
3.3.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基于恢复率的虚拟网络映射算法 | 第44-53页 |
4.1 快速路由策略 | 第44-45页 |
4.2 链路生存性概率模型 | 第45-47页 |
4.3 基于恢复率的虚拟网络映射 | 第47-49页 |
4.3.1 虚拟网络映射 | 第47-48页 |
4.3.2 链路重映射 | 第48-49页 |
4.4 实验与分析 | 第49-51页 |
4.4.1 仿真环境及参数设置 | 第49页 |
4.4.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