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外科学各论论文--直肠和肛门论文

电针疗法结合生物反馈治疗肛瘘术后控便功能失调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前言第10-12页
临床研究第12-17页
    1 研究对象第12页
    2 一般资料第12-14页
        2.1 性别第12页
        2.2 年龄第12页
        2.3 wexner积分第12-13页
        2.4 肛门指诊括约肌功能评估第13页
        2.5 直肠感觉阈值情况第13页
        2.6 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情况第13页
        2.7 直肠肛管收缩反射第13页
        2.8 直肠肛管抑制反射第13-14页
    3 病例选择第14-15页
        3.1 诊断标准第14页
        3.2 纳入标准第14页
        3.3 排除标准第14页
        3.4 病例退出及剔除标准第14-15页
    4 研究方法第15页
        4.1 试验设计第15页
        4.2 治疗方案第15页
    5 观察指标第15-16页
        5.1 肛门失禁评分第15-16页
        5.2 肛门括约肌指诊情况第16页
        5.3 高分辨固态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第16页
        5.4 总疗效评定标准第16页
        5.5 随访3个月后复发率第16页
    6 统计处理第16-17页
研究结果第17-22页
    1 Wexner失禁评分第17页
    2 肛门指诊括约肌功能评估第17-18页
        2.1 治疗后肛门指诊括约肌功能评估第17页
        2.2 治疗后3个月肛门指诊括约肌功能评估第17-18页
    3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肛肠动力学检测指标第18-20页
        3.1 肛管静息压第18页
        3.2 肛管最大收缩压第18页
        3.3 肛管平均收缩压第18-19页
        3.4 肛管功能长度第19页
        3.5 初始感觉容量第19页
        3.6 初始便意容量第19页
        3.7 最大耐受量第19-20页
        3.8 直肠肛管收缩反射第20页
        3.9 直肠肛管抑制反射第20页
    4 总体疗效第20-22页
        4.1 治疗后疗效比较第20-21页
        4.2 治疗后3个月疗效比较第21-22页
讨论第22-32页
    1 传统医学对肛瘘术后控便功能失调的认识第22页
    2 现代医学对肛瘘术后控便功能失调的认识第22-23页
    3 肛门功能评估进展第23-24页
    4 生物反馈疗法第24-25页
        4.1 生物反馈原理第24页
        4.2 生物反馈是目前治疗肛门功能失调的一线疗法第24-25页
        4.3 生物反馈的不足第25页
    5 骶神经刺激疗法第25-26页
    6 中医电针疗法第26-27页
    7 研究结果分析第27-31页
        7.1 一般资料分析第27页
        7.2 疗效分析第27页
        7.3 wexner失禁评分第27-28页
        7.4 肛门指诊括约肌功能评估第28页
        7.5 肛管静息压第28页
        7.6 肛管最大收缩压及肛管平均收缩压第28-29页
        7.7 肛管功能长度第29页
        7.8 初始感觉容量、初始便意容量、最大耐受量第29-30页
        7.9 直肠肛管收缩反射第30页
        7.10 直肠肛管抑制反射第30-31页
    8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第31-32页
结论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5页
附录第35-41页
文章综述第41-47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作者简历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针刺联合TDP、拔罐配合穴位磁疗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身痛逐瘀汤联合热疗对腰椎内固定术后腰椎功能及腰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