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2页 |
·理论背景 | 第8-10页 |
·现实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企业安全文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安全文化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 | 第13-14页 |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理论基础概述 | 第18-33页 |
·企业安全文化的界定 | 第18-23页 |
·文化的属性及功能 | 第18-20页 |
·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 | 第20-21页 |
·企业安全文化的结构层次 | 第21-22页 |
·企业安全文化共性与个性分析 | 第22-23页 |
·企业安全文化属性和作用分析 | 第23-26页 |
·企业安全文化属性分析 | 第23-25页 |
·企业安全文化作用分析 | 第25-26页 |
·人因失误理论 | 第26-29页 |
·人因事故的严重性 | 第26-27页 |
·人因失误的相关概念 | 第27-29页 |
·第三类危险源事故致因理论 | 第29-32页 |
·三类危险源概述 | 第29页 |
·第三类危险源事故致因分析 | 第29-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基于第三类危险源分析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构建 | 第33-50页 |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 | 第33-38页 |
·SM A RT 准则 | 第33-34页 |
·企业安全文化的主体是人 | 第34页 |
·第三类危险源的文化根源分析 | 第34-36页 |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对象的确定 | 第36-38页 |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 第38-48页 |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模型 | 第38页 |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 第38-39页 |
·企业安全文化各级指标分析 | 第39-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4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模型构建 | 第50-67页 |
·模糊数学概述 | 第50-52页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50-52页 |
·企业安全文化模糊综合评价的可行性 | 第52页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安全文化影响因素的权重研究 | 第52-57页 |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52-55页 |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 第55-57页 |
·企业安全文化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57-59页 |
·企业安全文化调查问卷设计 | 第59-63页 |
·问卷设计 | 第60-62页 |
·问卷检验 | 第62-63页 |
·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的MATLAB 实现 | 第63页 |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 | 第63-66页 |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概述 | 第63-65页 |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步骤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5 陕北某煤化公司安全文化模糊综合评价 | 第67-80页 |
·陕北某煤化公司概况 | 第67页 |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67-73页 |
·企业安全文化一级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 | 第67-68页 |
·企业安全文化的二级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 | 第68-73页 |
·实证分析 | 第73-77页 |
·评价过程 | 第73-76页 |
·陕北某煤化公司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结果分析 | 第76-77页 |
·完善陕北某煤化公司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建议 | 第77-79页 |
·强化企业安全管理 | 第77页 |
·完善安全行为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 | 第77-78页 |
·强化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 第78页 |
·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 第78页 |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安全文化 | 第78-79页 |
·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 第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6 结论 | 第80-82页 |
·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80-81页 |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80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附录 | 第87-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