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分类 | 第10页 |
| 1.2.1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 | 第10页 |
| 1.2.2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 第10页 |
| 1.3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无功电压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1 传统的无功电压控制方法 | 第10-11页 |
| 1.3.2 利用并网逆变器的无功备用能力调压的方法 | 第11页 |
| 1.3.3 目前无功电压控制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1页 |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 2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 | 第13-26页 |
| 2.1 引言 | 第13页 |
| 2.2 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建模 | 第13-16页 |
| 2.3 MPPT的控制原理 | 第16-19页 |
| 2.3.1 恒电压跟踪法 | 第16-17页 |
| 2.3.2 扰动观察法 | 第17-18页 |
| 2.3.3 电导增量法 | 第18页 |
| 2.3.4 模糊逻辑控制法 | 第18-19页 |
| 2.4 DC/DC变换单元的工作原理与数学模型 | 第19-20页 |
| 2.5 逆变器的工作原理与数学模型 | 第20-25页 |
| 2.5.1 逆变器的分类 | 第20-22页 |
| 2.5.2 并网逆变器的建模 | 第22-25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3 光伏发电系统的无功电压理论分析 | 第26-33页 |
| 3.1 引言 | 第26-27页 |
| 3.2 光伏发电系统的电压特性分析 | 第27-28页 |
| 3.3 并网逆变器无功控制的原理 | 第28-30页 |
| 3.4 并网逆变器的无功电压支撑 | 第30-31页 |
| 3.5 并网逆变器输出无功功率的约束 | 第31-32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4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无功电压的控制策略 | 第33-49页 |
| 4.1 引言 | 第33页 |
| 4.2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 第33-38页 |
| 4.3 瞬时无功电流的检测 | 第38-40页 |
| 4.3.1 p、q检测法 | 第38-39页 |
| 4.3.2 i_p、i_q无功电流检测法 | 第39-40页 |
| 4.4 并网逆变器输出无功功率的控制 | 第40-41页 |
| 4.5 改进型的无功电压双环控制策略 | 第41-45页 |
| 4.5.1 改进型的双环无功电压控制策略分析 | 第41-43页 |
| 4.5.2 并网逆变器SPWM控制技术 | 第43-45页 |
| 4.6 基于“九区图”的无功电压控制策略 | 第45-48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5 光伏发电系统的无功电压控制的仿真分析 | 第49-58页 |
| 5.1 引言 | 第49页 |
| 5.2 光伏发电系统中最大功率跟踪的仿真分析 | 第49-53页 |
| 5.2.1 光伏电池在不同温度、光照下输出特性的仿真分析 | 第49-51页 |
| 5.2.2 光伏发电系统中最大功率跟踪的仿真分析 | 第51-53页 |
| 5.3 光伏并网逆变器无功电压控制的仿真分析 | 第53-57页 |
| 5.3.1 配电网电压正常时无功电压控制的仿真分析 | 第53-54页 |
| 5.3.2 配电网电压跌落时无功电压控制的仿真分析 | 第54-55页 |
| 5.3.3 配电网电压升高时无功电压控制的仿真分析 | 第55-57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6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