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基于石墨烯超材料的太赫兹等离激元诱导透明现象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9页
    1.1 电磁超材料简介第11-20页
        1.1.1 电磁超材料基本概念第11-12页
        1.1.2 超材料的发展及研究意义第12-18页
        1.1.3 太赫兹超材料第18-20页
    1.2 基于石墨烯的电磁超材料第20-33页
        1.2.1 石墨烯材料的基本特性第20-24页
        1.2.2 基于石墨烯的电磁超材料第24-33页
    1.3 电磁超材料的等离激元诱导透明现象第33-37页
        1.3.1 电磁诱导透明现象第33-34页
        1.3.2 等离激元诱导透明超材料第34-37页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章节安排第37-39页
第二章 电磁超材料数值模拟、实验制备及测试方法第39-57页
    2.1 超材料数值计算方法第39-42页
        2.1.1 有限元法第39-40页
        2.1.2 时域有限差分法第40-42页
    2.2 超材料等效参数的提取第42-47页
    2.3 石墨烯表面电导率模型第47-48页
    2.4 超材料样品制备及测试第48-56页
    2.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三章 基于石墨烯周期微结构的太赫兹可调谐等离激元诱导透明超材料第57-75页
    3.1 基于石墨烯与开口谐振环的等离激元诱导透明(GSPIT)超材料第58-64页
        3.1.1 GSPIT超材料结构设计及电磁响应特性第58-60页
        3.1.2 动态可调谐特性研究第60-62页
        3.1.3 基于耦合谐振模型的理论分析第62-64页
    3.2 基于石墨烯单极及偶极天线的等离激元诱导透明(GMDPIT)超材料第64-74页
        3.2.1 GMDPIT超材料结构设计及电磁响应特性第64-70页
        3.2.2 电子迁移率对透射特性的影响第70页
        3.2.3 动态可调谐特性研究第70-73页
        3.2.4 工作速率的估算第73页
        3.2.5 基于耦合谐振模型的理论解释第73-74页
    3.3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光栅耦合的双层石墨烯混合系统中可调谐等离激元诱导透明现象的研究第75-85页
    4.1 光栅耦合激发单层石墨烯等离激元共振原理第76-78页
    4.2 光栅耦合的双层石墨烯(GCDLG)混合系统等离激元诱导透明第78-84页
        4.2.1 GCDLG混合系统的结构第78-79页
        4.2.2 GCDLG混合系统等离激元诱导透明特性及机理分析第79-80页
        4.2.3 间隔距离对混合系统响应的影响第80-81页
        4.2.4 基于AIC准则对诱导透明窗口来源的判定第81-83页
        4.2.5 可调谐特性的研究第83-84页
    4.3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五章 基于一种石墨烯-金属混合结构的偏振独立太赫兹等离激元诱导透明超材料生物传感特性的研究第85-95页
    5.1 GGHPIT超材料结构设计及基本模型第85-86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86-93页
        5.2.1 共振机制与偏振独立性讨论第86-87页
        5.2.2 折射率传感特性第87-89页
        5.2.3 动态可调谐特性第89-90页
        5.2.4 基于RLC电路模型的理论分析第90-93页
    5.3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六章 基于砷化镓的可重构太赫兹超材料-波导混合系统第95-105页
    6.1 可重构超材料-波导混合系统(RHMW)结构设计第95-97页
    6.2 超材料-波导混合系统电磁响应原理第97-99页
    6.3 RHMW系统光控可重构特性分析第99-102页
    6.4 介质损耗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102-103页
    6.5 系统慢光特性分析第103-104页
    6.6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七章 非对称的负零正折射率超材料太赫兹波导导模特性的研究第105-115页
    7.1 波导结构及模型建立第105-107页
    7.2 快波导模特性分析第107-112页
    7.3 慢波导模特性分析第112-114页
    7.4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15-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37-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单分子力谱技术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价格与需求研究--以天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