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面向复杂程序结构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2 课题来源第15页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文章组织结构第16-18页
第二章 测试用例自动生成的相关背景和概述第18-39页
    2.1 自动测试用例生成技术第18-23页
        2.1.1 静态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第19-21页
        2.1.2 动态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第21-22页
        2.1.3 动静结合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第22-23页
    2.2 自动测试中对于循环结构的处理第23-29页
        2.2.1 包含循环的程序的路径规模第24-26页
        2.2.2 静态测试用例生成中对于循环结构的处理第26-28页
        2.2.3 动态测试用例生成中对于循环结构的处理第28-29页
        2.2.4 混合测试用例生成中对于循环结构的处理第29页
    2.3 自动测试用例生成中的不可达路径检测技术第29-31页
        2.3.1 静态不可达路径检测技术第30页
        2.3.2 动态不可达路径检测方法第30-31页
    2.4 约束求解技术第31-37页
        2.4.1 SAT问题和SAT求解器第31-32页
        2.4.2 SMT问题第32-33页
        2.4.3 SMT求解器第33-35页
        2.4.4 约束求解中的优化技术第35页
        2.4.5 字符串类型的约束求解技术第35-37页
    2.5 代码测试系统CTS第37-39页
第三章 动静结合的循环处理模型第39-56页
    3.1 引言第39-40页
    3.2 选择性执行第40-41页
    3.3 优化问题与目标函数第41页
    3.4 启发式引导的K+1循环处理模型第41-46页
        3.4.1 循环分类第42-44页
        3.4.2 基于循环分类的选择性循环路径生成策略第44页
        3.4.3 包含目标的循环内的K+1模型第44-45页
        3.4.4 启发式引导的具体执行过程第45-46页
    3.5 启发式引导的K+1循环处理模型算法概述第46-48页
    3.6 实例分析第48-49页
    3.7 同类工作分析对比第49-50页
    3.8 实验第50-55页
        3.8.1 具体实现第50-51页
        3.8.2 不同路径生成策略的对比试验第51-52页
        3.8.3 性能分析实验第52-53页
        3.8.4 启发式引导策略对K+1模型的性能影响实验第53-54页
        3.8.5 实际工程实验第54-55页
    3.9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基于代码片段和反向符号执行的不可达路径判定技术第56-71页
    4.1 引言第56-57页
    4.2 不可达路径判定问题的重定义第57-58页
    4.3 不可达路径的特征调研第58-59页
    4.4 依赖循环的等值代码片段第59-62页
        4.4.1 基本定义第59-61页
        4.4.2 依赖循环的等值代码片段第61-62页
    4.5 对于代码片段性质的有效性验证第62-63页
    4.6 基于反向符号执行的可达路径生成技术第63-65页
    4.7 实例分析第65-67页
    4.8 实验第67-70页
        4.8.1 具体实现第67-68页
        4.8.2 对于LDC~2-E自动生成可达路径的实验第68-69页
        4.8.3 利用反向分析提高自动测试的整体效果的实验第69-70页
    4.9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基于原子函数的字符串类型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技术第71-85页
    5.1 引言第71-72页
    5.2 字符串约束描述语言第72-75页
        5.2.1 字符串操作语言L_(Str)第72-73页
        5.2.2 原子字符串语言L_(Atom)第73-74页
        5.2.3 L_(Str)到L_(Atom)的转换第74-75页
    5.3 原子函数的等价性第75页
    5.4 L_(Atom)的约束求解过程第75-78页
        5.4.1 总体架构第75-77页
        5.4.2 下标约束求解过程的形式化描述第77-78页
    5.5 实例分析第78-79页
    5.6 同类工作分析和对比第79-81页
    5.7 实验第81-84页
        5.7.1 具体实现第81页
        5.7.2 字符串测试用例生成实验第81-83页
        5.7.3 CTS-STRING与PEX的对比实验第83-84页
    5.8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面向C语言的单元自动测试系统第85-92页
    6.1 总体架构第85-86页
    6.2 被测工程的基本属性第86-87页
    6.3 实际工程的测试用例生成实验第87-90页
    6.4 本章总结第90-92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92-94页
    7.1 总结第92-93页
    7.2 下一步研究工作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列表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子病历检索中时序语义相似度研究
下一篇:数据密集型服务建模与管理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