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0 前言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2.1 黄铜和钛的腐蚀规律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2 地下水主要阴离子对黄铜和钛腐蚀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3 缓蚀剂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4 自组装膜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 学术构思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1.3.1 学术构思 | 第18-19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1-25页 |
2.1 实验材料及试样制备 | 第21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2.1.2 试样制备 | 第21页 |
2.2 测试及分析方法 | 第21-25页 |
3 地下水主要阴离子对HAl77-2黄铜和TAl钛的腐蚀规律 | 第25-49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5-26页 |
3.2.1 实验材料和离子实验方案 | 第25-26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6-47页 |
3.3.1 Cl~-浓度变化对HAl77-2和TAl钛腐蚀规律的影响 | 第26-32页 |
3.3.2 Cl~-与SO_4~(2-)相互作用对HAl77-2黄铜和TAl钛的腐蚀规律 | 第32-36页 |
3.3.3 Cl~-与HCO_3~-相互作用对HAl77-2黄铜和TAl钛的腐蚀规律 | 第36-40页 |
3.3.4 三种阴离子共同作用对金属的腐蚀规律 | 第40-44页 |
3.3.5 不同温度对金属腐蚀规律的影响 | 第44-47页 |
3.4 小结 | 第47-49页 |
4 缓蚀剂对HAl77-2黄铜腐蚀规律研究 | 第49-64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4.2.1 实验试剂及实验方案 | 第49-50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63页 |
4.3.1 BTA对HAl77-2黄铜在NaCl溶液中腐蚀规律的影响 | 第50-55页 |
4.3.2 BTA对HAl77-2黄铜在NaCl和乙二醇溶液中腐蚀规律的影响 | 第55-58页 |
4.3.3 复合缓蚀剂对HAl77-2黄铜腐蚀规律的影响 | 第58-61页 |
4.3.4 复合缓蚀剂中添加植酸对HAl77-2黄铜腐蚀规律的影响 | 第61-63页 |
4.4 小结 | 第63-64页 |
5 植酸自组装膜对HAl77-2黄铜和TAl钛耐蚀性的影响 | 第64-84页 |
5.1 引言 | 第64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64-65页 |
5.2.1 自组装膜的制备 | 第64-65页 |
5.2.2 测试方法 | 第6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5-83页 |
5.3.1 HAl77-2黄铜表面植酸自组装膜最佳生成条件的确定 | 第65-71页 |
5.3.2 植酸与钼酸钠复配对HAl77-2黄铜耐蚀性的影响 | 第71-76页 |
5.3.3 TAl钛表面植酸自组装膜最佳生成条件的确定 | 第76-82页 |
5.3.4 植酸与钼酸钠复配对TAl钛耐蚀性的影响 | 第82-83页 |
5.4 小结 | 第83-8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4-85页 |
6.2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个人简历 | 第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