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30页
    1.1 前言第10-11页
    1.2 锂离子电池介绍第11-14页
        1.2.1 负极第12页
        1.2.2 正极第12页
        1.2.3 粘结剂第12页
        1.2.4 电解液第12-13页
        1.2.5 隔膜第13-14页
    1.3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的诱因第14-17页
        1.3.1 废旧锂离子电池产生的数量第14-15页
        1.3.2 废旧锂离子电池引起的环境问题第15页
        1.3.3 废旧锂离子电池中潜在的资源第15-16页
        1.3.4 全球锂资源和钴资源的承载能力第16-17页
    1.4 整体的回收流程第17-24页
        1.4.1 预处理过程第18-20页
        1.4.2 废旧锂离子电池的二次处理第20-24页
    1.5 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深度处理第24-28页
        1.5.1 传统的深度处理过程第24-27页
        1.5.2 新的深度处理方法第27-28页
    1.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29-30页
        1.7.1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9页
        1.7.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29-30页
第2章 主要的仪器、试剂和实验方法第30-35页
    2.1 主要的实验仪器第30-31页
    2.2 主要的原材料和试剂第31页
    2.3 测试方法第31-33页
        2.3.1 XRD测材料的形貌第31-32页
        2.3.2 ICP测试第32页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2-33页
        2.3.4 质谱分析第33页
    2.4 实验过程第33-35页
        2.4.1 废旧锂离子电池的预处理过程第34页
        2.4.2 活性物质的酸浸处理第34页
        2.4.3 葡萄糖氧化实验第34-35页
第3章 三元材料酸浸过程的研究第35-44页
    3.1 酸浸过程研究第35-40页
        3.1.1 葡萄糖酸的浓度对浸出效果的影响。第35-36页
        3.1.2 还原剂(H2O2)的量对浸出效率的影响第36-37页
        3.1.3 固液比对浸出效率的影响第37-38页
        3.1.4 浸取时间对酸浸效果的影响第38-39页
        3.1.5 水浴温度对酸浸效果的影响第39-40页
    3.2 处理过程中正极材料的表征分析第40-42页
        3.2.1 SEM测试第40-41页
        3.2.2 XRD测试第41-42页
    3.3 酸浸的反应机理的探讨第42-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葡萄糖氧化实验研究第44-47页
    4.1 质谱分析第44页
    4.2 NaOH滴定第44-45页
    4.3 酶反应机理的探究第45-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结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相智能电能表设计
下一篇: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碳酸铅热分解制备氧化铅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