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复用的软构件管理技术与系统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软件危机与软件复用 | 第11-13页 |
1.2.2 软构件技术 | 第13-14页 |
1.2.3 软构件管理技术与系统 | 第14-15页 |
1.2.4 产品数据管理技术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章节安排 | 第17-18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支持复用的软构件管理技术研究 | 第19-43页 |
2.1 软构件技术概述 | 第19-24页 |
2.1.1 软构件的概念 | 第19-21页 |
2.1.2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 | 第21-23页 |
2.1.3 软构件的管理 | 第23-24页 |
2.2 支持复用的软构件建模 | 第24-31页 |
2.2.1 软构件信息描述 | 第24-25页 |
2.2.2 软构件数据模型 | 第25-28页 |
2.2.3 软构件集成模型 | 第28-31页 |
2.3 基于PDM的软构件管理技术 | 第31-37页 |
2.3.1 软构件组织方法 | 第31-32页 |
2.3.2 软构件对象管理 | 第32-33页 |
2.3.3 软构件版本管理 | 第33-34页 |
2.3.4 软构件关系管理 | 第34-35页 |
2.3.5 软构件分类管理 | 第35-37页 |
2.4 软构件复用技术研究 | 第37-42页 |
2.4.1 构架与软构件 | 第38页 |
2.4.2 软构件复用框架 | 第38-39页 |
2.4.3 软构件组装方式划分 | 第39-40页 |
2.4.4 主流软构件组装模型 | 第40-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构件库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 | 第43-55页 |
3.1 软构件管理需求分析 | 第43-45页 |
3.1.1 总体需求分析 | 第43-44页 |
3.1.2 系统用例识别 | 第44-45页 |
3.2 构件库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 第45-49页 |
3.2.1 系统架构设计 | 第45-47页 |
3.2.2 核心功能模块划分 | 第47-49页 |
3.3 系统关键功能的设计 | 第49-52页 |
3.3.1 基础数据维护 | 第49页 |
3.3.2 软构件入库管理 | 第49-51页 |
3.3.3 软构件组装复用 | 第51-52页 |
3.4 系统数据模型设计 | 第52-54页 |
3.4.1 用户权限数据模型 | 第52-53页 |
3.4.2 软构件关系数据模型 | 第53页 |
3.4.3 软构件对象数据模型 | 第53-54页 |
3.4.4 软构件分类数据模型 | 第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构件库管理系统关键功能实现设计 | 第55-71页 |
4.1 系统应用开发环境 | 第55-56页 |
4.2 软构件入库管理功能 | 第56-61页 |
4.2.1 功能总体设计 | 第56-58页 |
4.2.2 构件对象描述 | 第58-59页 |
4.2.3 软构件文件关联 | 第59-61页 |
4.3 软构件检索功能 | 第61-65页 |
4.3.1 功能总体设计 | 第61-63页 |
4.3.2 软构件分类检索 | 第63-64页 |
4.3.3 软构件关键字检索 | 第64-65页 |
4.4 软构件组装复用功能 | 第65-70页 |
4.4.1 功能总体设计 | 第65-67页 |
4.4.2 线上接口匹配 | 第67-69页 |
4.4.3 线下软构件组装 | 第69-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构件库管理系统运行实例 | 第71-84页 |
5.1 构件库管理系统简介 | 第71-72页 |
5.2 系统运行实例 | 第72-83页 |
5.2.1 软构件提交管理 | 第73-76页 |
5.2.2 软构件分类与关联 | 第76-78页 |
5.2.3 软构件审核入库 | 第78-79页 |
5.2.4 软构件提取 | 第79-80页 |
5.2.5 软构件匹配组装 | 第80-8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总结 | 第84页 |
6.2 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