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执行模式的创新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20页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三、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 第16-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第一章 执行党内法规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 第20-27页 |
一、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科学性的根本方式 | 第20-22页 |
(一)有助于健全、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 第20-21页 |
(二)有助于发挥党内法规制度的最优效能 | 第21-22页 |
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然选择 | 第22-24页 |
(一)有利于解决当前党内存在的问题矛盾 | 第22-23页 |
(二)有利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目标的实现 | 第23-24页 |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 第24-27页 |
(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 | 第24-25页 |
(二)规范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途径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党内法规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40页 |
一、部分党内法规本身存在问题 | 第27-30页 |
(一)个别党内法规制定质量不高 | 第27-28页 |
(二)部分党内法规之间协调不足 | 第28-29页 |
(三)党规国法之间有效衔接不够 | 第29-30页 |
二、党内法规执行主体存在问题 | 第30-32页 |
(一)执行主体的责任意识不强 | 第30-31页 |
(二)党委和纪委关系界定模糊 | 第31-32页 |
三、党内法规作用对象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一)党员遵守党规党纪观念淡漠 | 第33页 |
(二)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 | 第33-34页 |
四、党内法规的执行结构存在问题 | 第34-36页 |
(一)纵向结构中存在执行力弱化问题 | 第34-35页 |
(二)横向结构中各部门衔接配合不足 | 第35-36页 |
五、党内法规的执行生态存在问题 | 第36-40页 |
(一)党内法规的执行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二)党内法规的执行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7-40页 |
第三章 新时期增强党内法规执行效果的成功经验 | 第40-47页 |
一、注重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化建设 | 第40-42页 |
(一)注重加强对党内法规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指导 | 第40页 |
(二)注重基础主干性、程序性党内法规的制定与修订 | 第40-41页 |
(三)注重系统联动,解决党内法规间的协调配套问题 | 第41页 |
(四)注重借鉴法规执行过程中的有益经验与实践反馈 | 第41-42页 |
二、注重明晰执行主体的职责职能 | 第42-43页 |
(一)明晰职责分工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42页 |
(二)注重落实法规制度的主体责任 | 第42-43页 |
(三)注重强化违规行为的监督问责 | 第43页 |
三、注重发挥目标群体的能动作用 | 第43-45页 |
(一)注重加强党员群体对法规执行的参与 | 第43-44页 |
(二)注重选择易于接受和认可的执行方式 | 第44-45页 |
四、注重营造良好的法规执行氛围 | 第45-47页 |
(一)注重优化法规执行资源与环境 | 第45-46页 |
(二)注重加强党内法规的宣传引导工作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执行模式的创新发展 | 第47-64页 |
一、推进党内法规科学化、体系化建设 | 第47-51页 |
(一)清理不合时宜的党内法规 | 第47页 |
(二)加强党内法规的顶层规划 | 第47-48页 |
(三)解决部分法规协调不足、纪法不分等问题 | 第48-49页 |
(四)新出台修订一批党内法规 | 第49-51页 |
二、强化执行主体的职责担当 | 第51-56页 |
(一)党委:担负起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 | 第52-53页 |
(二)纪委: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 | 第53-56页 |
三、提高党员对党规党纪的遵守度 | 第56-57页 |
(一)调整部分党内法规的约束对象范围 | 第56页 |
(二)巩固党员的民主权利和主体地位 | 第56-57页 |
(三)逐渐转向相对柔和的执行方式 | 第57页 |
四、完善党内法规的执行结构 | 第57-60页 |
(一)突出“关键少数”,率先示范引领 | 第57-58页 |
(二)实行问责倒逼,强化责任追究 | 第58-59页 |
(三)加强巡视派驻,实现监督全覆盖 | 第59-60页 |
五、塑造党内法规执行的良好生态 | 第60-64页 |
(一)提升执行资源的使用效率 | 第60-61页 |
(二)营造良好的法规执行环境 | 第61-64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