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 论 | 第8-16页 |
1.1 可持续发展概述 | 第8-10页 |
1.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 第10-14页 |
1.2.1 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10-11页 |
1.2.2 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不同解释 | 第11-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思路 | 第14-16页 |
1.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1.3.2 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 | 第16-24页 |
2.1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及其定量描述 | 第16-19页 |
2.1.1 区域SER系统 | 第16-17页 |
2.1.2 区域PRED系统 | 第17页 |
2.1.3 区域SPERE系统 | 第17-18页 |
2.1.4 区域PREE系统 | 第18-19页 |
2.2 区域PREE可持续发展系统 | 第19-22页 |
2.2.1 人口子系统 | 第20页 |
2.2.2 经济子系统 | 第20-21页 |
2.2.3 资源子系统 | 第21-22页 |
2.2.4 环境子系统 | 第22页 |
2.3 区域PREE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特点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4-38页 |
3.1 构建指标体系的几个问题 | 第24-27页 |
3.1.1 构建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 第24-25页 |
3.1.2 可持续发展指标的作用与功能 | 第25页 |
3.1.3 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25-27页 |
3.2 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 | 第27-29页 |
3.2.1 单一指标类型 | 第27-28页 |
3.2.2 综合核算体系类型 | 第28页 |
3.2.3 菜单式多指标类型 | 第28页 |
3.2.4 菜单式少指标类型 | 第28-29页 |
3.2.5 “压力—状态—反应”指标类型 | 第29页 |
3.3 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 | 第29-32页 |
3.3.1 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 | 第29-31页 |
3.3.2 对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评价 | 第31-32页 |
3.4 区域PREE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2-38页 |
第四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价 | 第38-68页 |
4.1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概述 | 第38-43页 |
4.1.1 绿色国民生产总值(Green GNP)法 | 第38页 |
4.1.2 综合指标评价法 | 第38-39页 |
4.1.3 多目标评价方法 | 第39-41页 |
4.1.4 存量评价模型 | 第41-43页 |
4.1.5 系统协调性评价方法 | 第43页 |
4.2 区域PREE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价模型 | 第43-50页 |
4.2.1 区域PREE系统的协调性与总体可持续性 | 第43-44页 |
4.2.2 区域PREE系统的动态性与总体可持续性 | 第44页 |
4.2.3 区域PREE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模型 | 第44-50页 |
4.3 湖南省PREE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估 | 第50-68页 |
4.3.1 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估 | 第50-65页 |
4.3.2 结果分析 | 第65-68页 |
第五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68-76页 |
5.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 | 第68-69页 |
5.2 我国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面临的问题 | 第69-72页 |
5.3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议及措施 | 第72-76页 |
结束语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 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