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基于AAO模板的一维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超电容性质的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1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纳米材料的基本内涵与分类第11-12页
    1.3 一维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2-19页
        1.3.1 研究一维纳米材料的意义第12-13页
        1.3.2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第13-15页
        1.3.3 一维纳米材料的特性第15-16页
        1.3.4 一维纳米材料的应用第16-19页
    1.4 超级电容器简介第19-24页
        1.4.1 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历史第19-20页
        1.4.2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及原理第20-21页
        1.4.3 一维纳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进展第21-24页
    1.5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24-26页
    参考文献第26-31页
第二章 草酸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与表征第31-46页
    2.1 引言第31页
    2.2 铝阳极氧化膜的结构第31-35页
    2.3 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和表征第35-40页
        2.3.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5-36页
        2.3.2 实验过程第36-37页
        2.3.3 多孔阳极氧化铝(AAO) 模板的表征第37-40页
    2.4 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形成机理第40-42页
    2.5 影响制备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因素第42-44页
    2.6 本章小结第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第三章 银粒子串纳米线的合成与表征第46-57页
    3.1 引言第46-47页
    3.2 实验部分第4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7-54页
        3.3.1 阳极氧化铝模板的SEM 结构表征第47-49页
        3.3.2 产物的TEM 表征第49-50页
        3.3.3 产物的XRD 分析第50-51页
        3.3.4 产物的选区电子衍射分析第51-52页
        3.3.5 形成机理讨论第52-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第四章 银纳米线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器性质第57-66页
    4.1 引言第57-58页
    4.2 实验部分第58-60页
        4.2.1 氧化铝模板的制备第58-59页
        4.2.2 Ag 纳米线的合成与表征第59页
        4.2.3 Ag 纳米线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测试第59-6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0-64页
        4.3.1 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表征第60页
        4.3.2 Ag 纳米线的形貌与结构表征第60-62页
        4.3.3 Ag 纳米线电极的超电容性能测试第62-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6页
第五章 α-氢氧化镍纳米线的制备及其超电容性质第66-80页
    5.1 引言第66页
    5.2 氢氧化镍概述第66-69页
        5.2.1 氢氧化镍的结构第66-67页
        5.2.2 氢氧化镍的电化学性能第67页
        5.2.3 α-Ni(OH)2 的合成研究现状第67-68页
        5.2.4 一维纳米结构的合成第68-69页
    5.3 实验部分第69-70页
        5.3.1 仪器和试剂:第69页
        5.3.2 多孔阳极氧化铝 (AAO) 模板的制备第69页
        5.3.3 α-Ni(OH)2 纳米线的合成第69-70页
        5.3.4 α-Ni(OH)2 纳米线的表征第70页
        5.3.5 氢氧化镍纳米线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第70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70-77页
        5.4.1 纳米线的结构与形貌表征第70-73页
        5.4.2 电化学性能测试分析第73-77页
    5.5 本章小结第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6.1 结论第80-81页
    6.2 展望第81-82页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苯并-15-冠-5磺酰肼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离子识别性能研究
下一篇: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6种27个居群的染色体变异的研究及分类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