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区域内铁路沿线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我国铁路发展迅速 | 第9页 |
1.1.2 铁路建设水平提高 | 第9-11页 |
1.1.3 铁路沿线环境问题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1 改善铁路沿线环境 | 第11-12页 |
1.2.2 展示城市门户形象 | 第12页 |
1.2.3 体现城市地域特色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 | 第18-25页 |
2.1 概念 | 第18-20页 |
2.1.1 城市区域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2 铁路景观的概念 | 第19页 |
2.1.3 概念综述 | 第19-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2.2.1 景观美学 | 第20页 |
2.2.2 景观形态学 | 第20-21页 |
2.2.3 景观生态学 | 第21-22页 |
2.2.4 城市道路美学 | 第22页 |
2.2.5 公路景观学 | 第22-23页 |
2.2.6 铁路景观影响评价 | 第23-25页 |
第三章 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37页 |
3.1 尺度 | 第25-27页 |
3.1.1 尺度对铁路沿线景观的影响 | 第25页 |
3.1.2 城市区域铁路沿线景观尺度的内容 | 第25-27页 |
3.2 速度 | 第27-30页 |
3.2.1 尺度与速度的关系 | 第27-28页 |
3.2.2 感官与速度关系 | 第28-29页 |
3.2.3 视角与速度关系 | 第29-30页 |
3.3 人文 | 第30-32页 |
3.3.1 建筑的人文特征 | 第30-31页 |
3.3.2 景观的人文特征 | 第31-32页 |
3.3.3 公共艺术的人文特征 | 第32页 |
3.4 生态 | 第32-35页 |
3.4.1 绿化廊道的作用 | 第32-33页 |
3.4.2 生物多样性 | 第33-34页 |
3.4.3 生态保护的功能 | 第34-35页 |
3.5 美学 | 第35-37页 |
3.5.1 景观破碎度与美学质量的关系 | 第35-36页 |
3.5.2 景观分离度与美学质量的关系 | 第36页 |
3.5.3 景观多样性与美学质量的关系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设计要素分析 | 第37-58页 |
4.1 绿化 | 第37-42页 |
4.1.1 铁路绿化的作用 | 第37-38页 |
4.1.2 铁路绿化设计原则 | 第38-39页 |
4.1.3 铁路绿化的设计范围 | 第39页 |
4.1.4 铁路绿化的设计形式 | 第39-40页 |
4.1.5 铁路绿化的天际线变化 | 第40-41页 |
4.1.6 景观节点的绿化设计 | 第41-42页 |
4.2 建筑 | 第42-48页 |
4.2.1 建筑景观的构成原则 | 第43-44页 |
4.2.2 建筑景观的色彩规划 | 第44-45页 |
4.2.3 建筑景观的风格特色 | 第45-46页 |
4.2.4 建筑景观的改造途径 | 第46-47页 |
4.2.5 建筑景观的改造方向 | 第47-48页 |
4.3 车站 | 第48-52页 |
4.4 设施 | 第52-54页 |
4.5 广告 | 第54-58页 |
第五章 城市区域内铁路沿线问题的解决途径 | 第58-66页 |
5.1 铁路污染控制 | 第58-61页 |
5.1.1 轨道本身的改造 | 第58-59页 |
5.1.2 修建隔音设施 | 第59-60页 |
5.1.3 利用绿化消减噪声 | 第60页 |
5.1.4 对建筑本身改造 | 第60-61页 |
5.2 铁路景观改造 | 第61-64页 |
5.2.1 城市区域内铁路沿线景观改造内容 | 第62-63页 |
5.2.2 城市区域内铁路沿线景观改造程序 | 第63页 |
5.2.3 城市区域内铁路沿线景观改造原则 | 第63-64页 |
5.3 铁路环境监管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68页 |
6.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6页 |
6.2 文中的不足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