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盗窃罪未遂相关理论 | 第9-13页 |
1.1 盗窃罪未遂标准的学说及评价 | 第9-11页 |
1.1.1 接触说 | 第9页 |
1.1.2 转移说 | 第9页 |
1.1.3 隐匿说 | 第9页 |
1.1.4 取得说 | 第9-10页 |
1.1.5 失控说 | 第10页 |
1.1.6 损失说 | 第10页 |
1.1.7 控制说 | 第10-11页 |
1.1.8 失控加控制说 | 第11页 |
1.2 笔者的观点 | 第11-13页 |
2 盗窃罪未遂的认定 | 第13-21页 |
2.1 以有形财产为盗窃对象的盗窃罪未遂的认定 | 第13-18页 |
2.1.1 入室盗窃未遂的认定 | 第13-15页 |
2.1.2 扒窃未遂的认定 | 第15-16页 |
2.1.3 在商店内盗窃财物未遂的认定 | 第16-17页 |
2.1.4 在特定管理区域盗窃财物未遂的认定 | 第17-18页 |
2.2 以特殊财物为盗窃对象的盗窃罪未遂的认定 | 第18-21页 |
2.2.1 窃取无形能源的盗窃罪未遂的认定 | 第18-19页 |
2.2.2 盗窃有价支付凭证、有价证券、有价票证的盗窃罪未遂的认定 | 第19-21页 |
3 盗窃罪未遂的刑事责任 | 第21-28页 |
3.1 盗窃罪未遂的刑事责任的认识 | 第21-23页 |
3.2 司法解释中盗窃罪未遂刑事责任的理解 | 第23-28页 |
3.2.1 "盗窃未遂,应当定罪处罚"的理解 | 第23-24页 |
3.2.2 对司法解释的评价 | 第24-28页 |
结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后记 | 第31-3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