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典型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目录第14-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5页
    1.1 研究背景第19-20页
    1.2 国内外复合型大气污染研究进展综述第20-24页
        1.2.1 气溶胶污染研究进展第20-23页
        1.2.2 臭氧污染研究进展第23-24页
    1.3 空气质量模型的发展及其应用第24-32页
        1.3.1 空气质量模型发展综述第24-29页
        1.3.2 复合型大气污染数值模拟研究进展综述第29-32页
    1.4 研究目的、内容和研究方法第32-35页
        1.4.1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32-33页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33页
        1.4.3 创新点第33-35页
第二章 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法第35-44页
    2.1 观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第35-37页
        2.1.1 气体在线监测第35-36页
        2.1.2 颗粒物在线监测第36页
        2.1.3 水溶性无机离子在线监测第36页
        2.1.4 有机碳/元素碳在线监测第36-37页
    2.2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测算方法第37-38页
        2.2.1 技术流程第37页
        2.2.2 测算方法第37-38页
    2.3 模型系统的建立第38-41页
        2.3.1 模型系统选取第38页
        2.3.2 参数设置第38-41页
    2.4 臭氧敏感性分析方法第41-42页
    2.5 过程分析方法第42-44页
        2.5.1 综合过程速率分析第42-43页
        2.5.2 综合反应速率分析第43-44页
第三章 长三角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第44-54页
    3.1 长三角区域基本概况第44-46页
        3.1.1 经济规模第44-45页
        3.1.2 能源消费第45-46页
    3.2 长三角区域主要污染源基本情况第46-48页
        3.2.1 长三角电厂总体概况第46页
        3.2.2 长三角工业源基本概况第46-47页
        3.2.3 长三角机动车基本概况第47-48页
    3.3 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第48-53页
        3.3.1 长三角各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体状况第48-49页
        3.3.2 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空间分布第49-51页
        3.3.3 长三角区域重点大气污染源排放分担率第51-53页
    3.4 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模型性能评价第54-65页
    4.1 模型性能评价方法第54-55页
    4.2 模型验证结果与分析第55-64页
        4.2.1 气象参数模拟验证第55-59页
        4.2.2 O_3及其前体物模拟验证第59-60页
        4.2.3 PM2.5及其关键组分模拟验证第60-63页
        4.2.4 模型不确定性分析第63-64页
    4.3 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典型城市群臭氧污染过程分析及主控因子诊断第65-104页
    5.1 近地层大气臭氧污染特征观测第65-67页
        5.1.1 臭氧浓度季节性变化趋势第65页
        5.1.2 臭氧浓度日变化趋势第65-67页
    5.2 长三角城市群臭氧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第67-68页
        5.2.1 氧化剂时空分布特征模拟第67-68页
    5.3 典型城市臭氧主控因子诊断分析第68-73页
        5.3.1 代表性点位选取第68-69页
        5.3.2 光化学反应较强时段臭氧主控因子分析第69-71页
        5.3.3 长三角区域下午 14hr 臭氧主控因素分析第71-73页
    5.4 长三角典型城市 O_3生成过程分析第73-87页
        5.4.1 长三角城市群 O_3生成过程整体分析第73-74页
        5.4.2 长三角城市群夏季 O_3生成过程分析第74-75页
        5.4.3 O_3生成过程的日变化特征第75-87页
    5.5 高污染事件 O_3生成过程分析第87-102页
    5.6 小结第102-104页
第六章 典型城市群气溶胶污染特征分析第104-134页
    6.1 气溶胶污染水平和污染特征观测第104-106页
        6.1.1 颗粒物浓度季节性变化趋势第104-105页
        6.1.2 颗粒物浓度日变化趋势第105-106页
    6.2 长三角城市群细颗粒物污染时空分布特征模拟第106-108页
    6.3 长三角城市群细颗粒物化学组成特征第108-112页
    6.4 长三角城市群大气细颗粒物的生成过程分析第112-131页
        6.4.1 大气细颗粒物的平均生成过程第112-113页
        6.4.2 大气细颗粒物生成过程的日变化特征第113-119页
        6.4.3 大气细颗粒物生成过程的垂直变化特征第119-120页
        6.4.4 高污染事件中典型城市大气细颗粒物生成过程分析第120-131页
    6.5 小结第131-13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34-138页
    7.1 结论第134-136页
    7.2 展望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8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8-149页
致谢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创新研究
下一篇: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经济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