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基本概念 | 第8-10页 |
(一) 粤东地区 | 第8-9页 |
(二) 口岸和口岸管理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一) 对国外口岸管理体制的研究 | 第10-13页 |
(二) 对国内口岸管理体制的研究 | 第13页 |
(三) 对国内外口岸管理体制研究的评析 | 第13-14页 |
四、本文的研究框架及方法 | 第14-16页 |
(一) 研究框架 | 第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粤东口岸管理体制的沿革及现状 | 第16-23页 |
第二节 中国口岸管理体制的沿革和现状 | 第16-20页 |
一、我国口岸管理体制沿革 | 第16-17页 |
二、我国口岸管理体制现状 | 第17-20页 |
第二节 粤东口岸管理体制 | 第20-23页 |
一、地方口岸委(办) | 第21页 |
二、查验部门 | 第21-22页 |
三、口岸经营服务单位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公共选择理论及其分析框架 | 第23-27页 |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及其基本主张 | 第23-25页 |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背景 | 第23页 |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第23-24页 |
三、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 第24-25页 |
四、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主张及其相关理论 | 第25页 |
第二节 公共选择理论在口岸管理问题研究中的适用性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粤东口岸管理体制的困境与问题——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考察 | 第27-36页 |
第一节 粤东地区口岸总体情况 | 第28页 |
第二节 粤东口岸管理体制面临的困境 | 第28-32页 |
一、粤东口岸布局缺乏整体规划 | 第28-29页 |
二、发展滞后的小码头居多 | 第29-30页 |
三、部分码头基础设施不完善,运作不规范 | 第30-31页 |
四、本地货源向外分流情况严重 | 第31-32页 |
五、粤东各地方政府纷纷提出继续扩大口岸开放的规划 | 第32页 |
第三节 粤东口岸综合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 第32-36页 |
一、口岸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文件依据不完善 | 第32-33页 |
二、口岸管理工作程序繁杂,涉及部门多 | 第33-34页 |
三、口岸工作“条”、“块”交织,协调难度大 | 第34-35页 |
四、海关内部口岸综合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不顺畅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粤东口岸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缘由——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 | 第36-43页 |
第一节 政府和官员的“经济人”行为 | 第36-38页 |
一、GDP考核刺激使得粤东地方政府迫切希望开放口岸 | 第36-37页 |
二、地方政府和官员有内在激励机制积极对待口岸开放 | 第37-38页 |
二、口岸查验部门的“经济人”行为 | 第38页 |
第二节 利益集团的自我保护 | 第38-40页 |
一、反对港口清理、主张口岸扩大开放的利益集团 | 第38-40页 |
二、要求开展码头清理,反对口岸无序开放的利益集团 | 第40页 |
第三节 政府失灵 | 第40-43页 |
一、信息不完全 | 第41页 |
二、政府官员的动机 | 第41-42页 |
三、难以预期的私部门对政府计划的反应,从而使政府行为的后果具有不确定性 | 第42-43页 |
第五章 优化粤东口岸管理体制的对策 | 第43-49页 |
第一节 制度规范 | 第43-44页 |
第二节 领导体制 | 第44-45页 |
一、建立事权更为集中的国家级口岸管理机构 | 第44页 |
二、建立口岸“大通关”管理模式 | 第44-45页 |
三、建立大通关的口岸协调联络工作机制 | 第45页 |
第三节 运行机制 | 第45-49页 |
一、加强口岸发展全局规划 | 第45-46页 |
二、加强信息共享和披露机制 | 第46页 |
三、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第46-47页 |
四、完善科学决策的方法,提高决策效率 | 第47-48页 |
五、加强监督,合理规避政府在口岸管理中的逐利行为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表 | 第54-57页 |
附表1.粤东地区一类水运口岸简表(2011年12月) | 第54-55页 |
附表2.粤东地区二类水运口岸简表(2011年12月) | 第55-56页 |
附表3.2008-2010年汕头市主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