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

基于语言学的三维符号设计与表达研究

目录第5-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课题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1 地图学发展的需求第12页
        1.2.2 地理信息可视化发展的需求第12-13页
        1.2.3 战场环境仿真的应用需求第13页
    1.3 研究现状与分析第13-20页
        1.3.1 地图符号研究的符号学方法第14-18页
        1.3.2 地图符号研究的语言学方法第18-19页
        1.3.3 研究现状分析第19-20页
    1.4 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第20-23页
        1.4.1 总体研究思路第20-21页
        1.4.2 研究目标第21页
        1.4.3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4 研究意义第22-23页
    1.5 论文组织第23-24页
第二章 基于语言学的三维符号设计与表达基础理论研究第24-39页
    2.1 语言学基础及地图语言学基本理论第24-29页
        2.1.1 语言结构术语及语言学基本原理第24-25页
        2.1.2 语言学与符号学的关系第25-26页
        2.1.3 地图语言学模型第26-28页
        2.1.4 信息时代地图语言学模型的重要意义第28-29页
    2.2 三维符号基本理论问题第29-34页
        2.2.1 三维符号基本概念第29-30页
        2.2.2 三维符号设计原则第30-32页
        2.2.3 三维符号视觉变量第32-34页
    2.3 基于语言学的三维符号设计与表达的理论框架第34-38页
        2.3.1 为什么要基于语言学研究三维符号?第34-35页
        2.3.2 理论框架总体设计第35-37页
        2.3.3 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基本概念辨析第37-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基于语言学方法论的三维符号设计与建模第39-68页
    3.1 基于语言学方法论的三维符号设计概念模型第39-47页
        3.1.1 三维符号的图形物理结构第39-41页
        3.1.2 三维符号的语义形态第41-44页
        3.1.3 三维符号的构造法则第44-47页
    3.2 语义驱动的层次化三维符号设计方法第47-57页
        3.2.1 总体设计说明第47-49页
        3.2.2 面向领域本体的语义特征提取第49-51页
        3.2.3 基于语义特征的符素表构建第51-52页
        3.2.4 聚合关系语义结构建模第52-55页
        3.2.5 语义驱动的符号图形组合第55-57页
    3.3 三维符号动态组织模型及可视化建模第57-67页
        3.3.1 动态组织模型逻辑结构第57-59页
        3.3.2 基于聚合语义结构的符号编码方案第59-62页
        3.3.3 三维符号设计与建模——以点状符号为例第62-63页
        3.3.4 面向对象设计的三维符号系统第63-67页
    3.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四章 以语义计算为中心的三维符号表达策略第68-93页
    4.1 问题分析与策略总体设计第68-73页
        4.1.1 问题描述与分析第68-70页
        4.1.2 以语义计算为中心的概念与内涵第70-71页
        4.1.3 降维:符号计算转变为语言计算第71-72页
        4.1.4 以语义计算为中心的三维符号表达策略总体设计第72-73页
    4.2 基于语义相似计算的目标聚类方法第73-80页
        4.2.1 语义相似计算原理及典型算法第73-75页
        4.2.2 基于聚合语义结构的混合语义相似计算模型第75-76页
        4.2.3 基于语义相似度的 K-medoids 聚类算法第76-79页
        4.2.4 算例与分析第79-80页
    4.3 视点变化引起的三维符号冲突解决方案第80-84页
        4.3.1 基于编码的符号推理映射方法第81-82页
        4.3.2 空间数据映射计算方法第82-84页
        4.3.3 属性数据转换方法第84页
    4.4 基于语义计算的三维符号显示模型第84-92页
        4.4.1 显示模型的总体逻辑结构第84-85页
        4.4.2 数据引擎模块第85-88页
        4.4.3 显示功能模块第88-90页
        4.4.4 语义计算与推理模块第90-91页
        4.4.5 显示模型应用实例:基于 HLA 的仿真试验三维态势显示联邦设计第91-92页
    4.5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五章 实验与讨论第93-108页
    5.1 符号设计认知实验第93-106页
        5.1.1 认知实验方法概述第93页
        5.1.2 实验准备第93-96页
        5.1.3 实验一:不同符号系统的认知对比问卷调查第96-99页
        5.1.4 实验二:不同符号系统认知效率实验第99-102页
        3.1.5 实验三:符号信息传输过程模拟实验第102-105页
        5.1.6 总结与讨论第105-106页
    5.2 空间信息传输的―语言学模型第106-107页
    5.3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08-111页
    6.1 论文总结第108-109页
        6.1.1 论文主要工作第108-109页
        6.1.2 创新点第109页
    6.2 展望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5页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r、Ni、Mo对双相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基于上市公司年报财务重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