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涡流传感器的便携式无损检测器装置设计及算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无损检测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涡流传感检测技术的发展 | 第12-16页 |
1.2.1 涡流检测技术的发展过程 | 第12-14页 |
1.2.2 涡流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 第14-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 第16-19页 |
第2章 便携式涡流传感器装置技术研究及总体设计 | 第19-27页 |
2.1 涡流检测的原理以及重要概念 | 第19-23页 |
2.1.1 涡流检测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2.1.2 涡流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 第21-23页 |
2.2 涡流检测装置设计需求分析 | 第23-25页 |
2.2.1 装置总体分析 | 第23页 |
2.2.2 总体结构需求 | 第23-24页 |
2.2.3 微型处理器的需求分析 | 第24-25页 |
2.2.4 涡流传感器的设计需求 | 第25页 |
2.3 系统总体结构方案设计 | 第25-27页 |
第3章 脉冲涡流在缺陷检测中的适用分析 | 第27-43页 |
3.1 脉冲涡流在检测中的适用性 | 第27-32页 |
3.1.1 脉冲驱动的趋肤深度 | 第27-28页 |
3.1.2 对于激励脉冲进行频谱分析 | 第28-30页 |
3.1.3 脉冲涡流响应信号分析 | 第30-32页 |
3.2 脉冲涡流检测用ANSYS仿真 | 第32-37页 |
3.2.1 利用有限元法分析的一般过程 | 第32-34页 |
3.2.2 ANSYS对脉冲涡流仿真过程 | 第34-37页 |
3.3 脉冲涡流检测系统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1页 |
3.3.1 激励线圈尺寸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激励脉冲频率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3 激励脉冲占空比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4 激励脉冲电压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基于涡流传感器便携式检测装置设计与实现 | 第43-59页 |
4.1 系统总体结构 | 第43-44页 |
4.2 硬件结构 | 第44-46页 |
4.3 系统的硬件电路 | 第46-51页 |
4.3.1 涡流传感器处理电路 | 第46-48页 |
4.3.2 装置中央芯片电路 | 第48-49页 |
4.3.3 电源电路 | 第49-51页 |
4.4 涡流传感器设计 | 第51-53页 |
4.5 软件设计 | 第53-58页 |
4.5.1 各模块软件结构 | 第53-55页 |
4.5.2 I~2C总线通信 | 第55-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时频分析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 第59-81页 |
5.1 时频分析方法选择 | 第59-65页 |
5.1.1 线性时频算法 | 第60-62页 |
5.1.2 二次型时频算法 | 第62-65页 |
5.2 基于时频分析的脉冲涡流处理 | 第65-76页 |
5.2.1 PWVD和SPWVD对比分析 | 第65-67页 |
5.2.2 腐蚀缺陷时对比分析 | 第67-69页 |
5.2.3 裂纹缺陷对比分析 | 第69-72页 |
5.2.4 复合缺陷对比分析 | 第72-76页 |
5.3 无损检测中的时频分析 | 第76-77页 |
5.4 时频分析结果后续处理 | 第77-7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文章总结 | 第81页 |
6.2 展望与不足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附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