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铜官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1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理论背景第10-11页
        1.1.2 实践背景第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3 文献综述第12-18页
        1.3.1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2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第14-18页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8-19页
    1.5 研究方法第19-21页
2 理论基础第21-29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21-23页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第21-22页
        2.1.2 产业融合的概念第22-23页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第23-24页
        2.2.1 传承性第23页
        2.2.2 地域性第23-24页
        2.2.3 多元性第24页
        2.2.4 活态性第24页
        2.2.5 脆弱性第24页
    2.3 非遗旅游开发流程第24-26页
        2.3.1 非遗旅游资源调查与分类第24-25页
        2.3.2 非遗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第25页
        2.3.3 非遗旅游开发路径第25-26页
    2.4 非遗旅游开发理论依据第26-29页
        2.4.1 资源依赖理论第26页
        2.4.2 产业布局理论第26-27页
        2.4.3 产业融合理论第27-29页
3 铜官非遗旅游开发现状及SWOT分析第29-42页
    3.1 铜官非遗旅游资源概述第29-36页
        3.1.1 铜官古镇概况第29-31页
        3.1.2 铜官非遗资源分类第31-33页
        3.1.3 铜官非遗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第33-36页
    3.2 铜官古镇非遗旅游开发现状与问题分析第36-39页
        3.2.1 铜官古镇非遗旅游开发现状第36-37页
        3.2.2 铜官古镇非遗旅游开发现存问题第37-39页
    3.3 铜官古镇非遗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第39-42页
        3.3.1 优势分析第39页
        3.3.2 劣势分析第39页
        3.3.3 机遇分析第39-40页
        3.3.4 挑战分析第40页
        3.3.5 分析结论第40-42页
4 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践模式第42-50页
    4.1 博物馆展示类第43-44页
    4.2 古村落古民居开发类第44页
    4.3 文化创意产业园第44-46页
    4.4 城市历史街区开发第46-47页
    4.5 大遗址保护与开发第47-48页
    4.6 文化实景演出第48-49页
    4.7 旅游节庆类第49-50页
5 铜官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整合模式第50-61页
    5.1 铜官非遗与旅游融合的类型整合模式第50-54页
        5.1.1 类型整合理念第50页
        5.1.2 类型整合模式第50-54页
    5.2 铜官非遗与旅游融合的空间整合模式第54-57页
        5.2.1 空间整合理念第54-55页
        5.2.2 空间整合模式第55-57页
    5.3 铜官非遗与旅游结合的时序推演整合模式第57-61页
        5.3.1 铜官非遗整合规律第57-58页
        5.3.2 铜官非遗整合路径第58-61页
6 铜官古镇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保障第61-65页
    6.1 思想保障第61-62页
    6.2 组织保障第62页
    6.3 资金保障第62-63页
    6.4 人才保障第63-64页
    6.5 政策保障第64-65页
7 结论与建议第65-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代中朝医药交流研究
下一篇:这湘有礼--基于湖南农耕文化的本土设计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