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光学仪器论文

非球面透镜微注塑成型仿真试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注塑过程概述第10-11页
        1.2.1 充模阶段第10-11页
        1.2.2 保压阶段第11页
        1.2.3 冷却阶段第11页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1-13页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3-14页
第二章 注塑成型过程的数学模型第14-21页
    2.1 引言第14页
    2.2 控制方程第14-16页
        2.2.1 连续性方程第14页
        2.2.2 动量方程第14-15页
        2.2.3 能量方程第15-16页
    2.3 状态方程第16页
    2.4 本构方程第16-20页
        2.4.4 粘性模型第17-18页
        2.4.5 粘弹性模型第18-20页
    2.5 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非球面透镜注塑模仁设计第21-32页
    3.1 引言第21页
    3.2 注塑材料选择第21-22页
    3.3 模仁设计第22-31页
        3.3.1 模仁材料选择第22页
        3.3.2 模仁结构设计第22-31页
    3.4 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基于 MOLDFLOW 的非球面透镜注塑工艺参数优化第32-39页
    4.1 引言第32页
    4.2 影响微注塑成型质量参数及注塑质量评判指标第32-34页
        4.2.1 影响微注塑成型质量的工艺参数第32-33页
        4.2.2 注塑质量评判标准第33-34页
    4.3 基于 MOLDFLOW 的非球面透镜微注塑正交试验第34-38页
        4.3.1 正交试验法第34页
        4.3.2 基于 MOLDFLOW 的非球面透镜正交试验第34-38页
    4.4 小结第38-39页
第五章 基于最优工艺参数组合的非球面透镜微注塑流动分析第39-48页
    5.1 引言第39页
    5.2 聚合物熔体对整体模型的填充第39-41页
    5.3 聚合物熔体在非球面透镜型腔内的填充第41-43页
    5.4 成型缺陷与熔体流动第43-46页
        5.4.1 气穴第43-44页
        5.4.2 熔接痕第44-45页
        5.4.3 解决方案第45-46页
    5.5 小结第46-4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48-50页
    6.1 结论第48页
    6.2 展望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PcA-Ⅱ型太赫兹时域光谱仪设计及应用
下一篇:大型空间管桁钢结构相贯线切割集成制造软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