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受控核聚变 | 第8-9页 |
1.2 托卡马克 | 第9-12页 |
1.3 托卡马克逃逸电子的概述 | 第12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的意义及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托卡马克逃逸电子基础 | 第14-25页 |
2.1 逃逸现象 | 第14页 |
2.2 托卡马克逃逸电子的产生机制 | 第14-19页 |
2.2.1 初级产生机制 | 第15-18页 |
2.2.1.1 库伦碰撞 | 第15-16页 |
2.2.1.2 Dreicer 过程 | 第16-18页 |
2.2.2 次级产生机制 | 第18-19页 |
2.3 逃逸电子的能量极限 | 第19-25页 |
2.3.1 电场加速 | 第20页 |
2.3.2 同步辐射 | 第20-21页 |
2.3.3 轨道漂移 | 第21页 |
2.3.4 磁场波纹度 | 第21-22页 |
2.3.5 轫致辐射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托卡马克逃逸电子诊断系统 | 第25-31页 |
3.1 TEXTOR 的逃逸电子实验研究 | 第25-27页 |
3.2 HT-7 托卡马克上的逃逸电子诊断 | 第27-30页 |
3.2.1 伽马射线探测阵列 | 第29页 |
3.2.2 红外探测系统 | 第29-30页 |
3.3 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逃逸电子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 第31-43页 |
4.1 逃逸电子与不稳定波之间的反常多普勒共振作用 | 第31-39页 |
4.2 利用 ECRH 控制逃逸电子束不稳定性 | 第39-42页 |
4.3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LHCD 和 IBW 协同加热下的逃逸行为 | 第43-54页 |
5.1 实验安排 | 第43-44页 |
5.2 实验结果 | 第44-52页 |
5.3 结论 | 第52-5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