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的执法风险与防范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13-17页 |
第一章 税收执法风险的基本定义 | 第17-18页 |
一、税收执法风险的基本定义 | 第17页 |
二、税收行政执法风险的中多样的表现形式 | 第17页 |
三、对税收执法风险管理范围的基本界定 | 第17-18页 |
四、税收执法风险的监督机构设置 | 第18页 |
第二章 税收执法业务的风险分析 | 第18-25页 |
一、税务管理环节的执法风险分析 | 第18-19页 |
(一) 税务登记的执法风险 | 第18-19页 |
(二) 账簿、凭证管理环节的执法风险 | 第19页 |
(三) 优惠资格认定管理的执法风险 | 第19页 |
(四) 税收证明管理的执法风险 | 第19页 |
二、申报征收环节的执法风险分析 | 第19-23页 |
(一) 征收方式的执法风险 | 第19-20页 |
(二) 纳税申报的执法风险 | 第20-21页 |
(三) 税款征收的执法风险 | 第21页 |
(四) 出口退税的执法风险 | 第21页 |
(五) 税收优惠管理的执法风险 | 第21-22页 |
(六) 纳税担保的执法风险 | 第22页 |
(七) 税收保全的执法风险 | 第22-23页 |
(八) 税收强制执行的执法风险 | 第23页 |
三、税务检查的执法风险分析 | 第23-25页 |
(一) 选案环节的执法风险 | 第23-24页 |
(二) 检查实施环节的执法风险 | 第24页 |
(三) 案件审理环节的执法风险 | 第24页 |
(四) 案件执行环节的执法风险 | 第24-25页 |
(五) 涉税犯罪案件移送时的执法风险 | 第25页 |
第三章 税收执法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25-30页 |
一、税收立法和制度管理方面的原因 | 第25-26页 |
(一) 税收立法不健全、不科学 | 第25-26页 |
(二) 税收法律解释制度不科学 | 第26页 |
(三) 税收征管制度不科学 | 第26页 |
二、税收执法方面的原因 | 第26-28页 |
(一) 有法不依,不依法办事 | 第26-27页 |
(二) 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 第27页 |
(三) 法律意识淡薄,滥用执法权 | 第27-28页 |
(四) 执法腐败,以权谋私 | 第28页 |
三、税务机关内部管理方面的原因 | 第28-29页 |
(一) 税收计划管理不科学 | 第28页 |
(二) 内部业绩评价制度不科学 | 第28-29页 |
(三) 规范性文件管理不科学 | 第29页 |
(四) 政治思想素质不高,价值观嬗变 | 第29页 |
(五) 责任缺失,风险意识极度淡化 | 第29页 |
(六) 监督制约手段还不够有力 | 第29页 |
(七) 税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程还有待完善 | 第29页 |
四、执法检查监督方面的原因 | 第29-30页 |
(一) 执法检查工作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 | 第30页 |
(二) 执法责任追究不到位 | 第30页 |
(三) 税收执法监督措施单一、手段弱化 | 第30页 |
第四章 税收执法风险的防范 | 第30-43页 |
一、建立执法风险发现机制 | 第30-31页 |
(一) 完善执法检查工作制度 | 第31页 |
(二) 设立专门的执法监督工作环节或者岗位 | 第31页 |
(三) 完善日常税收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发现机制 | 第31页 |
二、依法处置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 | 第31-32页 |
(一) 对可能发生的执法风险的处置 | 第31-32页 |
(二) 对正在发生的执法风险的处置 | 第32页 |
(三) 对已经发生了的执法风险的处理 | 第32页 |
三、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的基本措施 | 第32-35页 |
(一) 正确理解和适用税法 | 第32页 |
(二) 依法规范税收征管工作 | 第32-33页 |
(三) 严格执法,规范执法行为 | 第33页 |
(四) 科学规范内部管理工作 | 第33-34页 |
(五)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与沟通 | 第34页 |
(六) 发挥纳税人对税收执法的监督作用 | 第34页 |
(七) 实现执法检查工作的日常化和制度化 | 第34-35页 |
四、税收执法业务的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 第35-43页 |
(一) 税务管理工作的风险防范 | 第35-37页 |
(二) 申报征收工作的风险防范 | 第37-41页 |
(三) 税务检查工作的风险防范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历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