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镁合金微弧氧化及其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镁合金的特点和应用第13-14页
        1.1.1 镁合金的特性第13页
        1.1.2 镁合金的应用第13-14页
    1.2 传统镁合金的表面处理技术第14-17页
        1.2.1 阳极氧化第14-15页
        1.2.2 化学转化膜处理第15页
        1.2.3 气相沉积转化膜第15-16页
        1.2.4 金属涂镀处理第16页
        1.2.5 其他表面处理方法第16-17页
    1.3 微弧氧化技术第17-20页
        1.3.1 微弧氧化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2 微弧氧化技术的工艺特点第18页
        1.3.3 微弧氧化技术的影响因素第18-19页
        1.3.4 微弧氧化技术的应用前景第19-20页
    1.4 微弧氧化后处理第20页
    1.5 本文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0-23页
        1.5.1 本课题提出第20-21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实验方案与设备第23-29页
    2.1 实验材料与药品第23-24页
        2.1.1 基体材料第23页
        2.1.2 实验试剂第23-24页
    2.2 实验装置第24-25页
    2.3 实验方法第25-26页
        2.3.1 基体前处理及工艺路线第25页
        2.3.2 实验方案第25-26页
    2.4 实验所用表征方法第26-29页
        2.4.1 表面微观形貌观察第26页
        2.4.2 微弧氧化膜层的相和化学元素组成第26页
        2.4.3 膜层厚度测试第26-27页
        2.4.4 腐蚀性能测试第27页
        2.4.5 膜层的光催化性能测试第27-28页
        2.4.6 磨损性能检测第28-29页
第三章 微弧氧化膜的生长特性第29-35页
    3.1 恒流模式下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29-30页
    3.2 不同电流下电压变化规律第30-31页
    3.3 微弧氧化的生长阶段第31-32页
    3.4 微弧氧化膜的截面变化规律第32-33页
    3.5 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氧化时间对微弧氧化膜的影响第35-49页
    4.1 氧化时间对表面形貌的影响第35-36页
    4.2 微弧氧化膜的相组成第36-38页
    4.3 微弧氧化膜的EDS分析第38-39页
    4.4 氧化时间对截面厚度的影响第39-41页
    4.5 氧化时间对耐蚀性能的影响第41-42页
    4.6 氧化时间对磨损性能的影响第42-47页
        4.6.1 摩擦系数第42-44页
        4.6.2 磨痕形貌第44-45页
        4.6.3 磨损率第45-47页
    4.7 小结第47-49页
第五章 电流密度对微弧氧化膜的影响第49-57页
    5.1 电流密度对表面形貌的影响第49-50页
    5.2 电流密度对截面厚度的影响第50-52页
    5.3 电流密度对相组成的影响第52-53页
    5.4 电流密度对氧化膜EDS的影响第53页
    5.5 电流密度对耐蚀性能的影响第53-55页
    5.6 小结第55-57页
第六章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后处理及性能第57-69页
    6.1 溶胶—凝胶膜层的制备第57-58页
    6.2 溶胶—凝胶处理前后的表面形貌第58-59页
    6.3 溶胶—凝胶处理前后的陶瓷相及成分分析第59页
    6.4 溶胶—凝胶处理前后的EDS分析第59-60页
    6.5 溶胶—凝胶处理对耐蚀性能的影响第60-61页
    6.6 溶胶—凝胶处理前后的交流阻抗分析第61-63页
    6.7 溶胶—凝胶处理对耐磨性能的影响第63-66页
        6.7.1 摩擦系数第63-64页
        6.7.2 磨痕形貌第64页
        6.7.3 磨损率第64-66页
    6.8 光催化性能第66-67页
    6.9 小结第67-69页
第七章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致谢第77-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鄱阳湖区水环境及经济鱼类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下一篇:赤泥堆场生态修复技术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