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金属复合氧化物MFe2O4和Ce2Sn2O7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1 绪论第10-21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锂离子二次电池第10-13页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第10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第10-12页
        1.2.3 负极材料第12-13页
    1.3 超级电容器第13-15页
        1.3.1 超级电容器发展史第13-14页
        1.3.2 超级电容器工作原理及其特点第14页
        1.3.3 金属复合氧化物超级电容器研究进展第14-15页
    1.4 铁酸盐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1 制备方法第15-17页
        1.4.2 碳包覆的金属氧化物的应用第17页
    1.5 稀土锡酸盐的研究现状第17-20页
        1.5.1 稀土锡酸盐的合成方法第17-18页
        1.5.2 稀土锡酸盐的应用第18-20页
    1.6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1.6.1 选题依据第20页
        1.6.2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2 铁酸盐的合成和表征第21-31页
    2.1 引言第21-22页
    2.2 实验过程第22-24页
        2.2.1 主要试剂及设备第22-23页
        2.2.2 铁酸盐的制备第23页
        2.2.3 产品的碳包覆第23页
        2.2.4 产品的表征方法第23-24页
    2.3 尖晶石型铁酸监(MFe_2O_4)的制备及表征第24-28页
        2.3.1 产品的制备第24页
        2.3.2 产品的表征第24-26页
        2.3.3 分散剂对产品形貌的影响第26-28页
    2.4 铁酸盐的碳包覆第28-30页
        2.4.1 实验过程第28页
        2.4.2 碳包覆材料的表征第28-30页
    2.5 小结第30-31页
3 铁酸盐的电化学性能第31-44页
    3.1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组装与测试第31页
    3.2 铁酸盐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1-39页
        3.2.1 一定倍率(0.05C)下恒流充放电曲线第31-34页
        3.2.2 一定倍率(0.05C)下恒流充放电循环性能第34-36页
        3.2.3 不同倍率下恒流充放电性能及高倍率循环性能第36-39页
    3.3 碳包覆后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9-43页
    3.4 小结第43-44页
4 水热法制备锡酸钟及其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4-59页
    4.1 引言第44-45页
    4.2 实验部分第45-46页
        4.2.1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第45页
        4.2.2 产品制备过程第45-46页
        4.2.3 产品的表征第4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6-52页
        4.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46-50页
        4.3.2 拉曼光谱(Raman)第50页
        4.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50-51页
        4.3.4 比表面积测试(BET)第51-52页
    4.4 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2-55页
        4.4.1 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测试第52页
        4.4.2 循环伏安曲线第52-53页
        4.4.3 电极容量曲线图第53-54页
        4.4.4 电极材料的循环寿命第54-55页
    4.5 Ce_2Sn_2O_7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5-58页
        4.5.1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组装与测试第55页
        4.5.2 一定倍率(0.05C)下恒流充放电曲线第55-56页
        4.5.3 一定倍率(0.05C)下恒流充放电循环性能第56-57页
        4.5.4 不同倍率下恒流充放电性能和高倍率循环性能第57-58页
    4.6 小结第58-59页
5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9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富锂锰基固溶体Li[Li0.2Mn0.54Ni0.13Co0.13]O2的改性研究
下一篇:平行流蒸发器结构及安装角度对传热与压降特性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