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次 | 第7-10页 |
1 本文研究主题之说明 | 第10-25页 |
1.1 问题意识之缘起 | 第10-17页 |
1.2 里德生平及著述 | 第17-18页 |
1.3 里德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1 国内里德研究状况 | 第18-20页 |
1.3.2 国外里德研究状况 | 第20-21页 |
1.4 研究任务和方法 | 第21-25页 |
2 《探究》成书背景 | 第25-29页 |
2.1 学会讨论背景 | 第25页 |
2.2 思想对手休谟 | 第25-26页 |
2.3 反观念论立场 | 第26-29页 |
3 托马斯·里德常识知觉论 | 第29-53页 |
3.1 里德的研究方法 | 第29-33页 |
3.1.1 该主题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3.1.2 获得心灵知识的困难 | 第30-33页 |
3.2 嗅觉 | 第33-45页 |
3.2.1 研究顺序,嗅觉的介质和官能 | 第33-34页 |
3.2.2 对此感觉做抽象思考 | 第34-35页 |
3.2.3 感觉和记忆,信念的自然原则 | 第35-36页 |
3.2.4 判断和信念先于简单领悟的情况 | 第36-37页 |
3.2.5 反驳信念理论的两种理论和结论 | 第37-38页 |
3.2.6 无感觉主体的感觉及观念论的后果 | 第38-40页 |
3.2.7 构造的暗示和联系的概念 | 第40-42页 |
3.2.8 气味及其与感觉的关联 | 第42-43页 |
3.2.9 人性的原则 | 第43-44页 |
3.2.10 在感觉中心灵是能动的还是被动的 | 第44-45页 |
3.3 味觉和听觉 | 第45-48页 |
3.3.1 味觉 | 第45-46页 |
3.3.2 听觉 | 第46-48页 |
3.3.2.1 声音多样性,其方位距离是靠习惯而非推理认识的 | 第46-47页 |
3.3.2.2 自然语言 | 第47-48页 |
3.4 触觉 | 第48-53页 |
3.4.1 热和冷 | 第48-49页 |
3.4.2 硬和软 | 第49-50页 |
3.4.3 自然符号 | 第50-51页 |
3.4.4 广延 | 第51-53页 |
4 小结:里德的常识知觉论 | 第53-61页 |
4.1 反观念论立场 | 第53-57页 |
4.2 自然主义先天论 | 第57-58页 |
4.3 常识与日常语言 | 第58-59页 |
4.4 感觉、观念知觉 | 第59-60页 |
4.5 第一性质与第二性质的区分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作者筒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