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方钢管混凝土柱节点核心区性能研究及机理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9-2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钢管混凝土柱节点概述第10-12页
        1.2.1 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的类型第10页
        1.2.2 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的变形特点第10-12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第12-24页
        1.3.1 方钢管混凝土柱节点试验研究第12-15页
        1.3.2 方钢管混凝土柱节点数值模拟第15-18页
        1.3.3 方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理论分析第18-23页
        1.3.4 文献综述小结第23-24页
    1.4 课题主要研究工作第24-25页
第2章 方钢管混凝土柱节点核心区试验研究第25-72页
    2.1 试验概况第25-28页
    2.2 试验方案第28-36页
        2.2.1 试件设计与制作第28-34页
        2.2.2 材料性能第34页
        2.2.3 试验装置及加载方案第34-35页
        2.2.4 测点布置及量测方案第35-36页
    2.3 主要试验结果第36-63页
        2.3.1 试验过程及主要试验现象第36-50页
        2.3.2 荷载-位移曲线第50-54页
        2.3.3 骨架曲线第54-57页
        2.3.4 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第57-58页
        2.3.5 变形分析第58-61页
        2.3.6 应变分析第61-63页
    2.4 试验分析第63-70页
        2.4.1 加载路径的影响第64页
        2.4.2 材料性能的影响第64-68页
        2.4.3 几何尺寸的影响第68-69页
        2.4.4 加载方向的影响第69-70页
    2.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3章 方钢管混凝土柱节点核心区数值模拟第72-98页
    3.1 概述第72页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72-85页
        3.2.1 钢材本构模型第72-77页
        3.2.2 混凝土本构模型第77-81页
        3.2.3 单元、网格、边界条件及连接处理第81-82页
        3.2.4 利用Python脚本建立MSC.Marc参数化模型第82-85页
    3.3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85-96页
        3.3.1 剪力-侧移曲线第85-89页
        3.3.2 承载力分析第89-92页
        3.3.3 变形形态及裂缝分布第92-94页
        3.3.4 应力分布第94-96页
    3.4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4章 方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多尺度模型第98-127页
    4.1 概述第98-99页
    4.2 基于内力场分布的多尺度模型第99-105页
        4.2.1 理论基础第99-100页
        4.2.2 弹性实体-梁连接第100-103页
        4.2.3 程序实现及计算效果第103-105页
    4.3 基于位移场分布的多尺度模型第105-107页
        4.3.1 连接方程第105-106页
        4.3.2 程序实现第106-107页
    4.4 方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多尺度模型第107-117页
        4.4.1 正应力主导时两种多尺度模型的对比分析第107-112页
        4.4.2 剪应力主导时两种多尺度模型的对比分析第112-116页
        4.4.3 对比小结第116-117页
    4.5 方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多尺度模型验证第117-125页
        4.5.1 适用于方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的多尺度分析模型第117-120页
        4.5.2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第120-123页
        4.5.3 方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第123-125页
    4.6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第5章 方钢管混凝土柱节点核心区抗剪性能第127-159页
    5.1 概述第127页
    5.2 核心区参数分析第127-134页
        5.2.1 钢腹板影响第128-129页
        5.2.2 钢翼缘影响第129-131页
        5.2.3 钢隔板影响第131-132页
        5.2.4 混凝土影响第132页
        5.2.5 轴压比影响第132-133页
        5.2.6 高宽比影响第133-134页
        5.2.7 参数分析汇总第134页
    5.3 核心区剪力-剪切变形曲线第134-151页
        5.3.1 已有方法分析第134-138页
        5.3.2 核心区抗剪承载力第138-149页
        5.3.3 剪力-剪切变形曲线第149-151页
    5.4 宏观弹簧模型第151-157页
        5.4.1 节点弹簧模型的建立第151-152页
        5.4.2 剪力-剪切变形与弹簧力-变形的转化第152-154页
        5.4.3 滞回准则及程序实现第154-155页
        5.4.4 计算结果验证第155-157页
    5.5 本章小结第157-15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59-163页
    6.1 本文工作及结论第159-162页
        6.1.1 钢管混凝土核心区直接剪切试验第159-160页
        6.1.2 钢管混凝土核心区精细有限元模型第160页
        6.1.3 钢管混凝土十字节点多尺度有限元模型第160-161页
        6.1.4 钢管混凝土核心区受力机理分析及宏观弹簧模型第161-162页
    6.2 进一步工作建议第162-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69页
致谢第169-17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六边形钢管混凝土柱及其外包式柱脚工作机理研究
下一篇:复杂张拉结构基于整体结构性能的索长误差控制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