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缩略语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2页 |
1.1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 第13-24页 |
1.1.1 青蒿素类药物的抗疟作用机理 | 第14页 |
1.1.2 青蒿素联合用药方案 | 第14-16页 |
1.1.3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功能 | 第16-19页 |
1.1.4 青蒿素的来源 | 第19-21页 |
1.1.5 青蒿素类药物的代谢 | 第21-23页 |
1.1.6 青蒿素类药物的检测方法 | 第23-24页 |
1.2 免疫检测方法 | 第24-29页 |
1.2.1 抗体 | 第24-25页 |
1.2.2 抗原 | 第25-26页 |
1.2.3 酶联免疫分析技术(ELISA) | 第26-27页 |
1.2.4 胶体金免疫技术 | 第27-28页 |
1.2.5 ELISA的应用 | 第28页 |
1.2.6 胶体金免疫技术的应用 | 第28-29页 |
1.3 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第二章 青蒿素与蒿甲醚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2-51页 |
2.1 材料 | 第32-35页 |
2.1.1 试剂 | 第32-33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33页 |
2.1.3 动物和细胞 | 第33页 |
2.1.4 酶联免疫测定用缓冲液 | 第33-34页 |
2.1.5 单克隆抗体制备用溶液 | 第34-35页 |
2.2 方法 | 第35-43页 |
2.2.1 器皿的准备 | 第35页 |
2.2.2 完全抗原的制备 | 第35-38页 |
2.2.3 免疫小鼠 | 第38-39页 |
2.2.4 血清效价测定 | 第39页 |
2.2.5 血清特异性检测 | 第39-40页 |
2.2.6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40-42页 |
2.2.7 标准曲线的 | 第42-43页 |
2.2.8 单克隆抗体性质的鉴定 | 第43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43-49页 |
2.3.1 青蒿素抗原的制备 | 第43页 |
2.3.2 青蒿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43-44页 |
2.3.3 青蒿素单克隆抗体的性质检测 | 第44-45页 |
2.3.4 蒿甲醚抗原的制备 | 第45-49页 |
2.4 小结 | 第49页 |
2.5 讨论 | 第49-51页 |
2.5.1 免疫抗原合成 | 第49-50页 |
2.5.2 抗体特异性 | 第50-51页 |
第三章 青蒿素与蒿甲醚酶联免疫分析研究 | 第51-63页 |
3.1 材料 | 第51-52页 |
3.1.1 试剂 | 第51-52页 |
3.1.2 仪器设备 | 第52页 |
3.1.3 黄花蒿材料、蒿甲醚抗疟药品和动物 | 第52页 |
3.1.4 酶联免疫测定用缓冲液 | 第52页 |
3.2 方法 | 第52-55页 |
3.2.1 样品提取 | 第52-53页 |
3.2.2 间接竞争ELISA | 第53页 |
3.2.3 添加试验 | 第53-54页 |
3.2.4 青蒿素含量测定 | 第54页 |
3.2.5 蒿甲醚含量测定 | 第54页 |
3.2.6 大鼠青蒿素药代动力学 | 第54-55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5-60页 |
3.3.1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研究 | 第55-58页 |
3.3.2 蒿甲醚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研究 | 第58-60页 |
3.4 小结 | 第60页 |
3.4.1 青蒿素ELISA法的建立 | 第60页 |
3.4.2 蒿甲醚ELISA法的建立 | 第60页 |
3.5 讨论 | 第60-63页 |
3.5.1 青蒿素和蒿甲醚ELISA法的建立 | 第60-61页 |
3.5.2 青蒿素药代动力学 | 第61-63页 |
第四章 青蒿素类药物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条方法的建立 | 第63-78页 |
4.1 试剂和材料 | 第63-64页 |
4.2 方法 | 第64-68页 |
4.2.1 试纸条的制备 | 第64-66页 |
4.2.2 试纸条的评价 | 第66-6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8-76页 |
4.3.1 胶体金试纸条的制备 | 第68-69页 |
4.3.2 试纸条的评价 | 第69-76页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76-78页 |
4.4.1 小结 | 第76-77页 |
4.4.2 讨论 | 第77-78页 |
第五章 青蒿素类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条的应用 | 第78-95页 |
5.1 药品和仪器 | 第78-83页 |
5.1.1 药品 | 第78-82页 |
5.1.2 仪器 | 第82-83页 |
5.2 方法 | 第83-84页 |
5.2.1 试纸条的制备 | 第83页 |
5.2.2 青蒿素类抗疟药品有效成分的提取 | 第83页 |
5.2.3 青蒿琥酯药片添加回收 | 第83-84页 |
5.2.4 试纸条测试青蒿素类抗疟药品有效成分 | 第84页 |
5.2.5 HPLC验证青蒿素类药品含量 | 第84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84-93页 |
5.3.1 胶体金试纸条的制备 | 第84-85页 |
5.3.2 青蒿素类药物有效成分含量的分析 | 第85-93页 |
5.4 小结和讨论 | 第93-95页 |
5.4.1 小结 | 第93页 |
5.4.2 讨论 | 第93-95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95-98页 |
6.1 结论 | 第95-97页 |
6.2 创新与不足 | 第97-98页 |
6.2.1 创新 | 第97页 |
6.2.2 不足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个人简介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