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人体生理学论文--感觉器官生理学论文

双训练模式下运运知觉学习的特异性与传递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42页
    1.1 知觉学习第10-12页
    1.2 知觉学习的特异性和传递性第12-19页
        1.2.1 特异性第12-14页
        1.2.2 传递性第14-19页
    1.3 影响知觉学习的因素第19-36页
        1.3.1 任务和刺激第19-21页
        1.3.2 任务难度第21-26页
        1.3.3 训练时间第26-29页
        1.3.4 注意与奖赏第29-33页
        1.3.5 睡眠与觉醒第33-36页
    1.4 知觉学习的机制与模型第36-42页
        1.4.1 逆分级模型第36-37页
        1.4.2 线性放大模型和知觉模板模型第37-38页
        1.4.3 双可塑性模型第38-42页
第二章 实验一 恒定刺激法下长时间的运动知觉学习第42-54页
    2.1 引言第42-43页
    2.2 实验方法第43-46页
        2.2.1 被试第43-44页
        2.2.2 实验设备第44页
        2.2.3 实验任务和刺激第44-45页
        2.2.4 实验流程第45-46页
        2.2.5 数据分析第46页
    2.3 实验结果第46-50页
    2.4 总结和讨论第50-54页
第三章 实验二 阶梯法下短时间和长时间的运动知觉学习第54-66页
    3.1 引言第54页
    3.2 实验方法第54-57页
        3.2.1 实验设备和刺激第54-57页
        3.2.2 实验流程第57页
        3.2.3 被试第57页
    3.3 实验结果第57-64页
        3.3.1 前7天的实验结果第57-59页
        3.3.2 前18天的结果第59-62页
        3.3.3 补充实验第62-64页
    3.4 总结和讨论第64-66页
第四章 实验三 阶梯法下短时间的运动知觉学习第66-80页
    4.1 引言第66页
    4.2 实验方法第66-67页
        4.2.1 被试第66页
        4.2.2 实验设备和刺激第66-67页
        4.2.3 实验流程第67页
    4.3 实验结果第67-74页
        4.3.1 我们的实验结果第67-72页
        4.3.2 与Zhang and Yang的数据合并分析的结果第72-73页
        4.3.3 和实验二第一阶段的数据对比第73-74页
    4.4 对照实验第74-77页
    4.5 总结和讨论第77-80页
第五章 实验四 恒定刺激法下短时间的运动知觉学习第80-86页
    5.1 引言第80页
    5.2 实验方法第80-81页
        5.2.1 被试第80页
        5.2.2 实验设备、刺激和流程第80-81页
    5.3 实验结果第81-84页
        5.3.1 运动方向辨别任务的阈值变化第81-83页
        5.3.2 对比度辨别任务的阈值变化第83-84页
    5.4 总结和讨论第84-86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03页
个人简历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氢掺杂大尺寸金刚石单晶的高温高压合成与退火研究
下一篇:Gamma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和股骨颈—坐骨大切迹线评价股骨颈干角的影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