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8-22页 |
1.1 大豆分离蛋白的概述 | 第8-11页 |
1.1.1 大豆分离蛋白的组成和结构 | 第8-9页 |
1.1.2 大豆分离蛋白的基本性质 | 第9-11页 |
1.2 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概述 | 第11-15页 |
1.2.1 蛋白质热凝胶形成作用力 | 第11-12页 |
1.2.2 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机理 | 第12-13页 |
1.2.3 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1.3 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1.3.1 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改性方法 | 第15-16页 |
1.3.2 大豆分离蛋白的交联凝固 | 第16-17页 |
1.3.3 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表征方法 | 第17-20页 |
1.4 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应用 | 第20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1.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2页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2-2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2.3.1 大豆分离蛋白成分测定 | 第23页 |
2.3.2 实验采用的工艺流程图 | 第23页 |
2.3.3 实验条件的确定 | 第23-24页 |
2.3.4 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制备 | 第24-25页 |
2.4 性能测试 | 第25-27页 |
2.4.1 预处理溶液性质的测定 | 第25页 |
2.4.2 凝固时间的测定 | 第25页 |
2.4.3 溶胀率的测定 | 第25-26页 |
2.4.4 DSC测试凝胶内水的状态 | 第26页 |
2.4.5 凝胶动态流变性的表征 | 第26页 |
2.4.6 凝胶微观结构的表征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7-60页 |
3.1 大豆分离蛋白成分分析 | 第27页 |
3.2 实验条件的确定 | 第27-30页 |
3.2.1 SPI预处理溶液浓度的确定 | 第27-28页 |
3.2.2 溶液pH和加热温度的确定 | 第28页 |
3.2.3 交联剂浓度的确定 | 第28-30页 |
3.3 丙三醇对SPI凝胶的影响 | 第30-37页 |
3.3.1 丙三醇对预处理SPI溶液性质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2 丙三醇对SPI凝胶凝固时间的影响 | 第31页 |
3.3.3 丙三醇对SPI干凝胶溶胀动力学的影响 | 第31-33页 |
3.3.4 丙三醇对SPI凝胶内水的状态的影响 | 第33-35页 |
3.3.5 丙三醇对SPI凝胶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6 丙三醇对SPI凝胶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 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对SPI凝胶的影响 | 第37-43页 |
3.4.1 SDS对预处理SPI溶液性质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2 SDS对SPI凝固时间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3 SDS对SPI凝胶溶胀动力学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4 SDS对凝胶内水的状态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5 SDS对SPI凝胶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6 SDS对SPI凝胶结构的影响 | 第42-43页 |
3.5 无机盐离子对SPI凝胶的影响 | 第43-53页 |
3.5.1 KCl对SPI凝胶的影响 | 第43-46页 |
3.5.2 NaCl对SPI凝胶的影响 | 第46-49页 |
3.5.3 MgCl_2对SPI凝胶的影响 | 第49-53页 |
3.6 外界条件对SPI凝胶溶胀规律的影响 | 第53-60页 |
3.6.1 干燥方式对SPI凝胶溶胀率的影响 | 第53-56页 |
3.6.2 NaCl溶液浓度对SPI凝胶溶胀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3.6.3 温度对SPI凝胶溶胀率的影响 | 第57页 |
3.6.4 SPI凝胶溶胀规律的pH响应性 | 第57-60页 |
4 结论 | 第60-61页 |
5 展望 | 第61-62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8-69页 |
8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