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植物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植物类胡萝卜素的合成途径 | 第13-15页 |
·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基因及其编码基因 | 第15-17页 |
·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调控 | 第17-18页 |
·橙色大白菜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本试验涉及的实验技术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cDNA 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 | 第20-21页 |
·超微结构观察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的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5-28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橙色大白菜球叶有色体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 | 第28-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页 |
·材料 | 第28页 |
·方法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橙色大白菜与白色大白菜球叶叶片及叶柄细胞显微结构观察 | 第28-29页 |
·两种固定剂对大白菜质体结构和类胡萝卜素的固定效果比较 | 第29页 |
·橙色大白菜与白色大白菜球叶叶片质体结构及类胡萝卜素积累的比较 | 第29-30页 |
·橙色大白菜与白色大白菜顶芽细胞的超微结构比较 | 第30-32页 |
·讨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橙色大白菜叶球颜色相关基因的CDNA-AFLP 分析 | 第34-48页 |
·试验材料 | 第34-36页 |
·材料 | 第34页 |
·取样方法及时期 | 第34页 |
·主要生化试剂 | 第34页 |
·载体、菌株、接头和引物 | 第34-35页 |
·主要仪器设备及所用器皿 | 第35-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40页 |
·RNA 的提取 | 第36页 |
·RNA 的纯化 | 第36-37页 |
·双链cDNA 的合成与纯化 | 第37-38页 |
·cDNA 的稀释 | 第38页 |
·cDNA 酶切及接头连接 | 第38-39页 |
·连接产物的预扩增 | 第39页 |
·选择性扩增 | 第39页 |
·6%(W/V)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9页 |
·预电泳及点样 | 第39页 |
·银染 | 第39-40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大白菜RNA 的提取质量 | 第40-41页 |
·cDNA 的二链合成 | 第41-42页 |
·预扩增结果检测 | 第42页 |
·选择性扩增结果 | 第42-44页 |
·基因差异片段的阳性克隆鉴定 | 第44-45页 |
·差异片段的序列分析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48页 |
·试验材料与取样时期 | 第46-47页 |
·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可能机理 | 第47页 |
·cDNA-AFLP 技术的应用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类胡萝卜素合成酶相关基因在橙色大白菜与白色大白菜中的荧光定量分析 | 第48-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试验材料与相关准备 | 第48-49页 |
·试验方法 | 第49-50页 |
·RNA 的提取与纯化 | 第49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引物设计 | 第49页 |
·cDNA 一链的合成 | 第49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体系的建立 | 第49-50页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50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7页 |
·RNA 提取及纯化后的结果 | 第50页 |
·溶解曲线分析 | 第50-52页 |
·类胡萝卜素合成酶相关基因在空间上的相对定量分析 | 第52-57页 |
·讨论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