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0-18页 |
1.1.1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 第10-11页 |
1.1.2 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1.3 铟锡氧化物的结构及特点 | 第16页 |
1.1.4 铟锡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 第16-18页 |
1.1.5 铟锡氧化物的应用 | 第18页 |
1.2 钙钛矿纳米晶体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2.1 钙钛矿纳米晶体的结构特点 | 第19-20页 |
1.2.2 钙钛矿纳米晶体的合成方法 | 第20-21页 |
1.2.3 钙钛矿纳米晶体的应用 | 第21-22页 |
1.3 论文选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3-27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3-24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 材料表征 | 第24-25页 |
2.2.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24页 |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4-25页 |
2.2.3 元素分析 | 第25页 |
2.3 电化学测试 | 第25-26页 |
2.3.1 电池负极的制备及电池的组装 | 第25页 |
2.3.2 恒流充放电测试 | 第25页 |
2.3.3 倍率充放电测试 | 第25-26页 |
2.3.4 电化学阻抗测试(EIS) | 第26页 |
2.4 光学性质测试 | 第26-27页 |
2.4.1 紫外-可见吸收测试 | 第26页 |
2.4.2 荧光发射测试 | 第26页 |
2.4.3 荧光寿命测试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铟锡氧化物的合成及其储能性能的研究 | 第27-37页 |
3.1 引言 | 第27-28页 |
3.2 电极材料的制备 | 第28-29页 |
3.2.1 ITO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28页 |
3.2.2 MoS_2纳米片的制备 | 第28-29页 |
3.2.3 ITO/MoS_2纳米复合物的制备 | 第29页 |
3.3 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29-31页 |
3.3.1 XRD图谱分析 | 第29-30页 |
3.3.2 微观形貌分析 | 第30页 |
3.3.3 尺寸分布图 | 第30-31页 |
3.4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31-35页 |
3.4.1 恒流充放电测试 | 第31-33页 |
3.4.2 倍率充放电测试 | 第33-34页 |
3.4.3 电化学阻抗测试(EIS)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KxCs_(1-x)PbBr_3: 钾取代的溴化铅钙钛矿 | 第37-45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钙钛矿K_xCs_(1-x)PbBr_3纳米晶体的制备 | 第37-39页 |
4.2.1 储备液的合成 | 第38页 |
4.2.2 K_xCs_(1-x)PbBr_3纳米晶体的合成 | 第38-39页 |
4.3 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39-44页 |
4.3.1 XRD图谱 | 第39页 |
4.3.2 元素分析 | 第39-40页 |
4.3.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 第40-41页 |
4.3.4 荧光光谱图 | 第41页 |
4.3.5 微观形貌分析 | 第41-42页 |
4.3.6 晶体尺寸分布图 | 第42-43页 |
4.3.7 纳秒荧光图谱 | 第43-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