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3页 |
0.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0.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0.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0.2.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0.2.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0.3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0.3.1 创新点 | 第12页 |
0.3.2 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1 S农商行A支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现状和成因 | 第13-19页 |
1.1 S农商行A支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现状 | 第13-15页 |
1.1.1 小微不良贷款规模 | 第13-14页 |
1.1.2 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特征 | 第14-15页 |
1.2 S农商行A支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 第15-19页 |
1.2.1 外部原因 | 第15-16页 |
1.2.2 小微企业方面原因 | 第16-17页 |
1.2.3 银行自身原因 | 第17-19页 |
2 S农商行A支行目前化解和防范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措施 | 第19-27页 |
2.1 开展不良贷款处置工作,化解存量不良贷款 | 第19-25页 |
2.1.1 合理选择清收手段 | 第19-23页 |
2.1.2 穷尽追索时,进行呆账核销 | 第23-24页 |
2.1.3 开展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工作 | 第24页 |
2.1.4 建立处置工作的激励机制 | 第24-25页 |
2.2 坚持“三查”制度,防范新增不良贷款 | 第25-27页 |
2.2.1 贷前调查 | 第25-26页 |
2.2.2 贷中审查 | 第26页 |
2.2.3 贷后检查 | 第26-27页 |
3 S农商行A支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化解和防范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4页 |
3.1 A支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化解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3.1.1 实际操作中采用的处置方式比较单一 | 第27-28页 |
3.1.2 不良贷款可追索财产线索不足 | 第28-29页 |
3.1.3 专业化处置团队缺失 | 第29页 |
3.1.4 不良贷款问责工作流于形式 | 第29-30页 |
3.2 A支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防范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4页 |
3.2.1 贷前调查流于形式 | 第30页 |
3.2.2 信贷管理沿袭传统模式 | 第30-31页 |
3.2.3 信贷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 第31-32页 |
3.2.4 缺乏一套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 | 第32-34页 |
4 进一步完善S农商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化解和防范的对策 | 第34-41页 |
4.1 转变思维,拓宽不良贷款处置途径 | 第34-35页 |
4.1.1 积极运用债务重组方式来盘活不良贷款 | 第34页 |
4.1.2 加快探索打包出售的不良贷款处置方式 | 第34-35页 |
4.2 完善问责和激励机制 | 第35-36页 |
4.2.1 从严落责,解决问责不力的问题 | 第35-36页 |
4.2.2 有针对性地加大激励机制实施力度 | 第36页 |
4.3 加强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 第36-38页 |
4.3.1 加强贷前调查的有效性 | 第36-37页 |
4.3.2 重视做好贷后实时检查 | 第37页 |
4.3.3 健全防范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制度体系 | 第37-38页 |
4.4 提升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 | 第38-39页 |
4.4.1 加强对信贷人员的培训工作 | 第38页 |
4.4.2 改善人事管理制度 | 第38-39页 |
4.4.3 建设专业化处置团队 | 第39页 |
4.5 与小微企业建立长期合作 | 第39-41页 |
4.5.1 加强对小微企业的细分 | 第39-40页 |
4.5.2 提供专门化服务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