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性命观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章 性、命思想的萌芽与早期发展 | 第16-27页 |
第一节 殷商时期“命”字的产生与天命思想 | 第16-18页 |
一、“命”字的产生及内涵 | 第16-17页 |
二、殷商时期天命思想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西周时期天命观的转变 | 第18-23页 |
一、向哲学层面的转化 | 第18-19页 |
二、人文精神的觉醒 | 第19-23页 |
第三节“性”字的产生与涵义的丰富 | 第23-27页 |
一、“性”字的产生与早期涵义 | 第23页 |
二、“性”字义的丰富 | 第23-27页 |
第二章 早期儒家性命思想的发展 | 第27-37页 |
第一节 孔子的性命思想 | 第27-34页 |
一、以直为性 | 第27-28页 |
二、宗教意蕴与形上意蕴共存的天命观 | 第28-30页 |
三、性与命趋向融合 | 第30-34页 |
第二节 子思的性命思想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孟子性命观的内容 | 第37-51页 |
第一节 孟子对性、命的理解 | 第37-42页 |
一、对“性”之内涵的革新 | 第37-39页 |
二、“命”的内涵 | 第39-42页 |
第二节 性命观的内容 | 第42-51页 |
一、性善论的内容及其教化意义 | 第42-45页 |
二、性命之义在社会各阶层的实现 | 第45-48页 |
三、义命之间 | 第48-51页 |
第四章 性命观在孟子思想体系中的贯彻 | 第51-59页 |
第一节 性命观在孟子修养工夫论中的贯彻 | 第51-53页 |
第二节 性命思想在孟子幸福观中的贯彻 | 第53-59页 |
一、“众乐乐”的功利幸福 | 第53-55页 |
二、仰俯无愧怍的道德幸福 | 第55-57页 |
三、“万物皆备于我”的精神幸福结语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