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油脂部分加氢铜基催化剂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引言第9页
    1.2 油脂的氢化第9-11页
        1.2.1 油脂氢化过程第10页
        1.2.2 油脂氢化机理第10-11页
    1.3 选择性氢化与反式油酸的形成第11-12页
    1.4 油脂氢化研究进展第12-14页
        1.4.1 氢化反应条件的研究第13页
        1.4.2 新型氢化工艺的采用第13-14页
        1.4.3 新催化剂的开发第14页
    1.5 油脂选择性氢化催化剂第14-16页
        1.5.1 油脂选择性氢化催化剂的组成第14-15页
        1.5.2 油脂选择性氢化催化剂的制备第15-16页
    1.6 油脂选择性氢化催化剂的国内外研究第16-18页
        1.6.1 Ni基催化剂第16-17页
        1.6.2 Cu基催化剂第17页
        1.6.3 Pd基催化剂第17-18页
        1.6.4 其他金属催化剂第18页
        1.6.5 均相催化剂第18页
    1.7 论文的提出与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SiO_2的合成及催化剂制备方法的确定第20-29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20-21页
    2.3 实验内容第21-24页
        2.3.1 多孔SiO_2的制备第21页
        2.3.2 催化剂的制备第21-22页
        2.3.3 脂肪酸甲酯的氢化第22页
        2.3.4 碘值的测定与计算第22页
        2.3.5 脂肪酸组成的分析与测定第22-23页
        2.3.6 催化剂活性的计算第23-24页
        2.3.7 催化剂选择性的计算第24页
    2.4 催化剂的表征第24-25页
        2.4.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第24页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24页
        2.4.3 BET比表面积第24-25页
        2.4.4 X-射线衍射(XRD)第25页
        2.4.5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25页
    2.5 结果与讨论第25-28页
        2.5.1 多孔SiO_2的表征第25-26页
        2.5.2 催化剂制备方法的确定第26页
        2.5.3 X-射线衍射分析第26-27页
        2.5.4 TPR分析第27-28页
        2.5.5 催化剂的性能评价第28页
    2.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催化剂的制备及加氢工艺条件的优化第29-51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催化剂的制备第29-30页
        3.2.1 实验药品与试剂第29-30页
        3.2.2 实验仪器第30页
        3.2.3 催化剂的制备第30页
    3.3 催化剂的表征第30-31页
        3.3.1 X-射线衍射(XRD)第30页
        3.3.2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30-31页
        3.3.3 热重分析(TG)第31页
        3.3.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1页
        3.3.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1页
    3.4 氢化产物的分析第31页
        3.4.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31页
        3.4.2 气相色谱分析第31页
    3.5 制备条件的确定第31-41页
        3.5.1 铜源的选择第31-32页
        3.5.2 吸附条件的影响第32-35页
        3.5.3 Cu负载量的影响第35-36页
        3.5.4 水解条件的影响第36-37页
        3.5.5 焙烧条件的确定第37-39页
        3.5.6 还原条件的确定第39-41页
    3.6 催化剂的表征第41-44页
        3.6.1 X-射线衍射分析第41-42页
        3.6.2 透射电镜第42-43页
        3.6.3 扫描电镜第43页
        3.6.4 催化剂表面性质及孔结构分析第43-44页
    3.7 加氢工艺条件的优化第44-47页
        3.7.1 催化剂用量第45页
        3.7.2 反应温度第45-46页
        3.7.3 反应压力第46-47页
        3.7.4 反应时间第47页
    3.8 产物的分析第47-49页
        3.8.1 红外光谱分析第48页
        3.8.2 气相色谱分析第48-49页
    3.9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Cu-M/SiO_2二元催化剂的制备第51-62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51-52页
        4.2.1 实验试剂第51-52页
        4.2.2 实验仪器第52页
    4.3 催化剂的制备第52页
    4.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52页
    4.5 助剂的选择第52-54页
    4.6 负载顺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54-55页
    4.7 还原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55-57页
        4.7.1 还原温度对Cu-Ni/SiO_2催化性能的影响第55-56页
        4.7.2 还原温度对Cu-Pd/SiO_2催化性能的影响第56-57页
    4.8 H_2-TPR分析第57-58页
    4.9 与进口催化剂的比较第58-59页
    4.10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与废催化剂的回收第59-61页
        4.10.1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第59页
        4.10.2 废催化剂的回收第59-61页
    4.11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主要结论第62页
    展望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t修饰微孔TiO2净化室内典型VOCs的性能研究
下一篇:联苯及其取代物研究中关于QTAIM和应力张量理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