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2章 在役土石坝安全性态隶属度判诊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2-24页 |
2.1 在役土石坝安全性态隶属度判诊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12-13页 |
2.2 在役土石坝安全性态隶属度判诊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3-14页 |
2.3 指标的定量 | 第14-24页 |
2.3.1 指标的分级标准 | 第14-15页 |
2.3.2 指标的定量 | 第15-24页 |
第3章 在役土石坝安全性态隶属度判诊分析方法 | 第24-36页 |
3.1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24-25页 |
3.2 云模型理论 | 第25-28页 |
3.2.1 云模型理论简介 | 第25-27页 |
3.2.2 计算隶属度 | 第27-28页 |
3.3 模糊数学理论 | 第28-33页 |
3.3.1 模糊理论简介 | 第29-31页 |
3.3.2 计算隶属度 | 第31-33页 |
3.4 综合诊断 | 第33-36页 |
3.4.1 基于云模型的在役土石坝安全性态隶属度判诊分析 | 第33-34页 |
3.4.2 基于模糊理论的在役土石坝安全性态隶属度判诊分析 | 第34-36页 |
第4章 实例分析 | 第36-60页 |
4.1 基本资料 | 第36页 |
4.2 指标量化 | 第36-45页 |
4.2.1 工程质量V_1 | 第36-37页 |
4.2.2 运行管理V_2 | 第37-38页 |
4.2.3 防洪标准V_3 | 第38-39页 |
4.2.4 结构安全V_4 | 第39-42页 |
4.2.5 渗流安全V_5 | 第42-44页 |
4.2.6 金属结构V_6 | 第44-45页 |
4.2.7 抗震安全复核V_7 | 第45页 |
4.2.8 各指标取值汇总 | 第45页 |
4.3 在役土石坝安全性态隶属度判诊分析 | 第45-58页 |
4.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5-48页 |
4.3.2 基于云模型的在役土石坝安全性态隶属度判诊模型 | 第48-57页 |
4.3.3 基于模糊理论的在役土石坝安全性态隶属度判诊模型 | 第57-58页 |
4.4 综合诊断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4.5 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结论 | 第60-61页 |
5.2 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