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升式平台齿轮齿条升降机构强度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问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问题背景 | 第10-11页 |
·课题的工程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齿轮强度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自升式平台齿轮齿条升降机构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接触问题的理论基础及有限元实现 | 第15-24页 |
·接触问题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接触问题的分类 | 第15页 |
·弹性接触问题的基本方程 | 第15-16页 |
·经典的赫兹公式 | 第16-17页 |
·赫兹公式在轮齿接触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有限元及其相关软件的发展 | 第18-19页 |
·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实现 | 第19-23页 |
·ANSYS 中接触问题的分类和接触方式 | 第20-21页 |
·ANSYS 中的接触算法 | 第21-22页 |
·ANSYS 接触分析的步骤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齿轮齿条强度弹性有限元分析 | 第24-49页 |
·齿轮齿条强度的数值计算模型 | 第24-27页 |
·渐开线的生成原理 | 第24-25页 |
·齿轮齿条模型的建立 | 第25-27页 |
·齿轮齿条动态接触分析 | 第27-34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27页 |
·接触对的设置 | 第27-28页 |
·载荷和约束的施加 | 第28-29页 |
·求解设置 | 第29-31页 |
·轮齿动态啮合接触分析结果 | 第31-34页 |
·齿轮齿条静态接触分析 | 第34-46页 |
·齿轮齿条计算模型 | 第34-35页 |
·接触对的设置 | 第35页 |
·约束和载荷的施加 | 第35-36页 |
·静态接触分析的接触位置 | 第36页 |
·求解设置 | 第36-38页 |
·结果分析 | 第38-45页 |
·动、静态啮合结果对比 | 第45-46页 |
·有限元计算和公式计算对比 | 第46-48页 |
·齿根弯曲应力的计算 | 第46-47页 |
·齿面接触应力计算 | 第47页 |
·两种算法计算结果的对比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齿轮齿条参数优化 | 第49-54页 |
·提高齿轮齿条强度的方法 | 第49-50页 |
·提高齿轮齿条接触强度的方法 | 第49-50页 |
·提高齿轮齿条弯曲强度的方法 | 第50页 |
·齿轮齿条参数的优化 | 第50-53页 |
·齿条齿宽对齿轮齿条强度的影响 | 第50-52页 |
·齿根圆角半径对齿轮齿条强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齿轮齿条强度弹塑性分析 | 第54-68页 |
·塑性状态下的本构关系 | 第54-56页 |
·塑性增量理论 | 第54-55页 |
·塑性全量理论 | 第55-56页 |
·ANSYS 中常用的塑性本构模型 | 第56页 |
·齿轮齿条塑性分析模型 | 第56-58页 |
·无硬化层的数值模型 | 第57页 |
·含硬化层的数值模型 | 第57-58页 |
·无硬化层齿轮齿条弹塑性分析 | 第58-63页 |
·材料本构模型 | 第58-59页 |
·计算结果 | 第59-63页 |
·含硬化层齿轮齿条弹塑性分析 | 第63-66页 |
·材料本构模型 | 第63页 |
·计算结果 | 第63-66页 |
·两种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