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无刷直流电机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 第8-10页 |
1.2.1 无刷直流电机的发展 | 第8-10页 |
1.2.2 无刷直流电机的应用 | 第10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2章 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和控制原理 | 第12-20页 |
2.1 外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 | 第12-13页 |
2.2 无刷直流电机导通方式 | 第13-14页 |
2.2.1 两两导通方式 | 第13-14页 |
2.2.2 三三导通方式 | 第14页 |
2.3 数学模型分析 | 第14-16页 |
2.3.1 电压平衡方程 | 第14-15页 |
2.3.2 无刷直流电机的绕组反电动势 | 第15-16页 |
2.3.3 电磁转矩和运动方程 | 第16页 |
2.4 无刷直流电机的运行特性 | 第16-18页 |
2.4.1 无刷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 | 第17页 |
2.4.2 无刷直流电机的启动特性 | 第17-18页 |
2.5 无刷直流电机的传递函数 | 第18-1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无刷直流电机调速器的硬件设计 | 第20-40页 |
3.1 ATmega8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 第20-22页 |
3.1.1 主控芯片ATmega8的特点 | 第20-21页 |
3.1.2 主控芯片ATmega8的最小系统设计 | 第21-22页 |
3.2 无刷直流电机调速器的电压模块设计 | 第22-23页 |
3.3 无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调速驱动器的电压检测电路 | 第23-24页 |
3.4 调速器驱动器的反电动势过零检测硬件设计 | 第24-30页 |
3.4.1 反电动势的过零检测方法 | 第24-27页 |
3.4.2 感应电动势过零采集电路设计 | 第27-28页 |
3.4.3 ATmega8芯片的片内模拟比较器 | 第28-30页 |
3.5 无刷直流电机调速器驱动部分硬件设计 | 第30-34页 |
3.5.1 三相全桥电路控制方案 | 第30-31页 |
3.5.2 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31-34页 |
3.5.3 调速驱动器的驱动电路功率管的触发导通方式 | 第34页 |
3.6 数字控制和显示的硬件原理 | 第34-3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无刷直流电机调速驱动器的软件设计 | 第40-52页 |
4.1 主程序软件流程设计 | 第40-42页 |
4.2 启动部分程序设计 | 第42-44页 |
4.3 过零检测程序设计 | 第44-47页 |
4.4 驱动电压和运行电流检测程序设计 | 第47-48页 |
4.5 调速驱动器的数据流程图 | 第48-50页 |
4.6 PC端控制软件设计 | 第50-5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控制算法的设计仿真及硬件调试 | 第52-68页 |
5.1 电机的简化控制模型 | 第52-54页 |
5.2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54-58页 |
5.2.1 神经网络基本理论 | 第54-56页 |
5.2.2 RBF神经网络结构 | 第56-57页 |
5.2.3 基于RBF整定的PID控制 | 第57-58页 |
5.3 无刷直流电机速度控制算法的仿真 | 第58-62页 |
5.3.1 普通的PID和基于RBF的PID仿真实验结果 | 第58-60页 |
5.3.2 两种算法的鲁棒性比较 | 第60-62页 |
5.3.3 对比两种算法的抗干扰能力 | 第62页 |
5.4 无刷直流电机的硬件调试 | 第62-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