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五官科论文--耳鼻咽喉科论文

中药醒鼻凝胶滴鼻剂治疗变应性鼻炎对TSLP、IL-13、IgE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前言第9-11页
临床资料第11-13页
    1. 病例来源第11页
    2. 病例选择标准第11-13页
        2.1 诊断标准第11页
        2.2 纳入标准第11-12页
        2.3 排除标准第12页
        2.4 脱落及剔除标准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 治疗方法第13页
        1.1 西药对照组第13页
        1.2 醒鼻凝胶滴鼻剂治疗组第13页
    2. 观察内容第13页
        2.1 检测指标观察观察第13页
        2.2 临床疗效观察第13页
    3. 检测指标第13页
    4. 疗效判定第13-14页
        4.1 评分方式第13页
        4.2 统计方法第13-14页
研究结果第14-19页
    1. 各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比较第14-15页
        1.1 各组性别分布比较第14页
        1.2 各组年龄分布比较第14-15页
    2. 各组血清TSLP、IL-13、IgE水平的比较第15-17页
        2.1 治疗前三组儿童血清TSLP、1L-13、IgE的比较第15页
        2.2 AB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SLP、1L-13、IgE的水平变化第15-17页
    3.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第17-19页
        3.1 AB两组治疗前后鼻部症状和体征(TSS)及视觉模拟量表(VAS)比较第17页
        3.2 AB两组治疗前后AQLQ评分比较第17-19页
讨论第19-31页
    1. 祖国医学对AR的认识第19-22页
        1.1 对中医病名的认识第19页
        1.2 对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本虚标实第19-20页
        1.3 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研究第20-21页
        1.4 中医治则治法的研究第21-22页
    2. 各组血清TSLP、IL-13、IgE水平的比较第22-27页
        2.1 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研究第22-23页
        2.2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研究第23-26页
        2.3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第26-27页
    3. 导师学术思想总结第27-29页
        3.1 中医病因认为风邪为患,常兼夹他邪第27页
        3.2 中医病机表现本虚标实,痰瘀阻络为主第27页
        3.3 中医治疗提出疏风解表,醒鼻开窍为要第27-28页
        3.4 醒鼻凝胶滴鼻剂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第28-29页
    4. 研究结果分析第29-31页
        4.1 实验指标检测结果分析第29-30页
        4.2 临床疗效分析第30-31页
结论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5页
附录第35-38页
致谢第38-39页
文献综述第39-42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作者简历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悬吊运动疗法结合推拿对康复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抗疲劳能力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针刺联合易筋经“托天桩”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