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1.1 主体间性的概述 | 第7-9页 |
| 1.1.1 社会学领域中的主体间性 | 第7-8页 |
| 1.1.2 认识论领域中的主体间性 | 第8页 |
| 1.1.3 本体论领域中的主体间性 | 第8-9页 |
| 1.2 主体间性的内涵 | 第9-10页 |
| 1.3 西方与我国主体间性理论的发展状况 | 第10-13页 |
| 第二章 主体间性理论对艺术设计领域产生的积极意义 | 第13-17页 |
| 2.1 主体间性理论对艺术设计的指导作用 | 第13-15页 |
| 2.2 艺术设计教育中普及主体间性知识的必要性 | 第15-17页 |
| 第三章 当今艺术设计语言的主体间性发展趋势 | 第17-21页 |
| 3.1 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 | 第17页 |
| 3.2 中国元素成为艺术设计语言主体间性建构的新方向 | 第17-21页 |
| 3.2.1 中国传统文化中主体间性的显现 | 第18-19页 |
| 3.2.2 中国传统文化中主体间性的表达方式 | 第19-20页 |
| 3.2.3 中国传统文化中主体间性的哲学内涵 | 第20-21页 |
| 第四章 艺术设计语言的主体间性发展趋势在设计中的体现 | 第21-32页 |
| 4.1 平面设计中主体间性发展趋势的体现 | 第21-24页 |
| 4.2 服装设计中主体间性发展趋势的体现 | 第24-27页 |
| 4.3 动漫设计中主体间性发展趋势的体现 | 第27-32页 |
| 结语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页 |
| 致谢 | 第33-34页 |
| 设计作品《病变》 | 第3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