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8页 |
1.1 三聚氰胺及其检测方法 | 第11-15页 |
1.1.1 三聚氰胺简介 | 第11-12页 |
1.1.2 检测方法 | 第12-15页 |
1.2 核酸适配体 | 第15-19页 |
1.2.1 核酸适配体简介 | 第15-16页 |
1.2.2 核酸适配体的特点 | 第16页 |
1.2.3 核酸适配体的化学修饰 | 第16-17页 |
1.2.4 核酸适配体的应用 | 第17-19页 |
1.3 金纳米粒子 | 第19-23页 |
1.3.1 金纳米粒子的合成和表征 | 第19-20页 |
1.3.2 金纳米粒子的性质 | 第20-21页 |
1.3.3 金纳米粒子的应用 | 第21-23页 |
1.4 G-四联体 | 第23-26页 |
1.4.1 G-四联体简介 | 第23页 |
1.4.2 G-四联体的结构特征 | 第23-24页 |
1.4.3 G-四联体的应用 | 第24-26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6-28页 |
1.5.1 研究目标 | 第26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1.5.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6-27页 |
1.5.4 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第2章 基于金纳米粒子和核酸适配体比色检测牛奶中三聚氰胺 | 第28-47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2.2.1 试剂与材料 | 第29-30页 |
2.2.2 仪器与设备 | 第30页 |
2.2.3 半胱胺盐酸盐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 第30-31页 |
2.2.4 比色检测三聚氰胺方法的建立 | 第31页 |
2.2.5 实际样品的处理及检测 | 第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5页 |
2.3.1 利用CS-AuNPs和核酸适配体比色检测三聚氰胺的原理 | 第31-35页 |
2.3.2 实验条件优化 | 第35-41页 |
2.3.3 核酸适配体金纳米粒子比色检测三聚氰胺的性能分析 | 第41-44页 |
2.3.4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44-45页 |
2.4 结论 | 第45-47页 |
第3章 基于G-四联体核酸适配体荧光探针检测塑料样品中三聚氰胺 | 第47-61页 |
3.1 引言 | 第47-4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3.2.1 试剂与材料 | 第49页 |
3.2.2 仪器与设备 | 第49页 |
3.2.3 检测三聚氰胺的步骤 | 第49-50页 |
3.2.4 检测实际样品中的三聚氰胺 | 第5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0-60页 |
3.3.1 利用T2探针与荧光染料之间的荧光猝灭检测三聚氰胺的机制 | 第50-54页 |
3.3.2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54-56页 |
3.3.3 选择性研究 | 第56-57页 |
3.3.4 圆二色光谱(CD)分析 | 第57-58页 |
3.3.5 检测塑料样品中的三聚氰胺 | 第58-60页 |
3.4 结论 | 第60-61页 |
第4章 全文总结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3页 |
导师简介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