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3-26页 |
1.4.1 青年亚文化 | 第23-24页 |
1.4.2 网络自制节目 | 第24-26页 |
第2章 中国网络自制节目中青年亚文化的现状 | 第26-37页 |
2.1 网络自制节目中蕴含的青年亚文化意涵 | 第26-29页 |
2.1.1 对主流文化“暖昧式”的抵抗 | 第26-28页 |
2.1.2 对商业文化“主动性”的靠拢 | 第28页 |
2.1.3 对网络文化“全方位”的吸收 | 第28-29页 |
2.2 网络自制节目中青年亚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29-33页 |
2.2.1 调侃和吐槽语言风格的盛行 | 第30页 |
2.2.2 拼贴和戏仿叙事手法的运用 | 第30-31页 |
2.2.3 情感向度上对权威理性的排斥 | 第31-32页 |
2.2.4 青年亚文化群体在节目中的展现 | 第32-33页 |
2.3 网络自制节目中青年亚文化的典型风格样式 | 第33-37页 |
2.3.1 以青年话语为核心的狂欢式风格 | 第33-34页 |
2.3.2 以“恶搞”为噱头的无厘头风格 | 第34-35页 |
2.3.3 凸显个性和自我的“草根”风格 | 第35-36页 |
2.3.4 “反文化”边缘的“黑色幽默”风格 | 第36-37页 |
第3章 中国网络自制节目中青年亚文化盛行的原因 | 第37-47页 |
3.1 网络传播语境助攻青年亚文化向网络自制节目渗透 | 第37-40页 |
3.1.1 眼球经济促成异质内容的呈现 | 第37-38页 |
3.1.2 庶民叙事促成权威中心的消解 | 第38页 |
3.1.3 游戏狂欢促成青年个性的张扬 | 第38-39页 |
3.1.4 文化宽容促成多元观点的表达 | 第39-40页 |
3.2 视频网站年轻化的节目定位以及利益驱动的影响 | 第40-44页 |
3.2.1 青年群体对节目点播率的决定性作用 | 第40-42页 |
3.2.2 青年亚文化助力节目内容辨识度的提升 | 第42-44页 |
3.2.3 青年亚文化风格利于广告的创意性植入 | 第44页 |
3.3 网生代受众群社会心理和现实诉求的需要 | 第44-47页 |
3.3.1 受众获得娱乐快感的需要 | 第45页 |
3.3.2 受众实现价值认同的需要 | 第45-46页 |
3.3.3 青年亚文化有助于受众现实问题的想象性解决 | 第46-47页 |
第4章 青年亚文化呈现失当可能导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 第47-55页 |
4.1 青年亚文化呈现失当可能导致的问题 | 第47-51页 |
4.1.1 过度娱乐化导致节目内容浮而不实 | 第47-48页 |
4.1.2 内容极端化导致价值引导偏离 | 第48-49页 |
4.1.3 题材同质化导致传播效果受限 | 第49-50页 |
4.1.4 受众单一化导致收视人群窄化 | 第50-51页 |
4.2 对青年亚文化可能导致问题的应对 | 第51-55页 |
4.2.1 追求综艺娱乐包装与深邃思考内在的统一 | 第51-52页 |
4.2.2 追求自由创作理念与主流价值导向的统一 | 第52-53页 |
4.2.3 追求网络综艺气质与题材风格多元的统一 | 第53-54页 |
4.2.4 维护青年核心受众与兼顾其他受众群的统一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