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13-41页 |
1.1 洁净钢生产的重要意义 | 第13-21页 |
1.1.1 洁净钢的概念和特点 | 第15-16页 |
1.1.2 洁净钢的应用 | 第16-18页 |
1.1.3 洁净钢的生产技术 | 第18-21页 |
1.2 出钢末期漩涡的危害及防漩的意义 | 第21-24页 |
1.2.1 出钢末期漩涡的危害 | 第21页 |
1.2.2 转炉和钢包出钢末期的漩涡卷渣现象 | 第21-24页 |
1.2.3 漩涡防治的意义 | 第24页 |
1.3 防漩技术的研究概况 | 第24-36页 |
1.3.1 上躲法防漩涡技术 | 第24-29页 |
1.3.2 下藏法防漩涡技术 | 第29-30页 |
1.3.3 抑制法防漩涡技术 | 第30-36页 |
1.4 自由表面涡的研究情况 | 第36-39页 |
1.4.1 自由表面涡的形成过程 | 第36-37页 |
1.4.2 自由表面涡的方向 | 第37-38页 |
1.4.3 漩涡形成的临界高度和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39-41页 |
第二章 数值模拟及水模型实验方法 | 第41-66页 |
2.1 数值模拟方法及模型验证 | 第41-53页 |
2.1.1 Fluent软件简介 | 第41-43页 |
2.1.2 钢包的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 第43-45页 |
2.1.3 钢包出钢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5-48页 |
2.1.4 数值模拟的模型验证 | 第48-52页 |
2.1.5 数值模拟内容 | 第52-53页 |
2.2 水模型实验方法 | 第53-64页 |
2.2.1 实验原理 | 第54-57页 |
2.2.2 实验设备 | 第57页 |
2.2.3 实验内容 | 第57-59页 |
2.2.4 超声波测速仪及测速原理介绍 | 第59-6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三章 钢包出钢过程中自由表面涡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 第66-93页 |
3.1 漩涡的形成机理 | 第66-82页 |
3.1.1 初始切向速度对自由表面涡形成的作用 | 第66-69页 |
3.1.2 科氏力对自由表面涡形成的作用 | 第69-77页 |
3.1.3 钢包出钢末期漩涡形成机理的分析 | 第77-82页 |
3.2 漩涡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82-88页 |
3.2.1 水口位置对漩涡形成的影响 | 第82-83页 |
3.2.2 水口直径对漩涡形成的影响 | 第83-85页 |
3.2.3 流体物理性质对漩涡形成的影响 | 第85-87页 |
3.2.4 漩涡形成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 第87-88页 |
3.3 漩涡的临界高度公式 | 第88-9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四章 钢包出钢末期漩涡防治的数值分析 | 第93-109页 |
4.1 漩涡抑制机制的探究 | 第93-98页 |
4.1.1 不同偏心率条件下漩涡的运动 | 第93-95页 |
4.1.2 不同偏心率条件下速度场的变化 | 第95-98页 |
4.2 漩涡防治方法 | 第98-107页 |
4.2.1 施加防漩力进行防漩 | 第98-102页 |
4.2.2 底吹氩气进行防漩 | 第102-106页 |
4.2.3 两种防漩方法的比较 | 第106-10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五章 钢包出钢末期漩涡形成与防漩的水模型实验研究 | 第109-128页 |
5.1 自由表面涡的形成过程 | 第109-112页 |
5.1.1 漩涡的旋转方向 | 第109-111页 |
5.1.2 漩涡的形成过程 | 第111-112页 |
5.2 水口位置对漩涡形成的影响 | 第112-115页 |
5.2.1 漩涡临界高度的变化 | 第112-113页 |
5.2.2 速度场分析 | 第113-115页 |
5.3 吹气抑制漩涡的形成 | 第115-126页 |
5.3.1 中心水口钢包吹气抑制漩涡的效果 | 第116-118页 |
5.3.2 中心水口钢包吹气抑制漩涡的速度场分析 | 第118-121页 |
5.3.3 偏心水口钢包吹气抑制漩涡的效果 | 第121-123页 |
5.3.4 偏心水口钢包吹气抑制漩涡的速度场分析 | 第123-126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126-12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8-132页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28-130页 |
6.2 展望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1页 |
主要符号列表 | 第141-143页 |
致谢 | 第143-146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6-147页 |
作者简介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