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稀土发光材料 | 第10-29页 |
1.1 稀土发光材料的概念 | 第10页 |
1.2 稀土发光材料的分类 | 第10-11页 |
1.3 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 | 第11-14页 |
1.3.1 上转换发光机制 | 第11-14页 |
1.3.2 下转换发光机制 | 第14页 |
1.4 稀土掺杂氟化物的功能及特性 | 第14-15页 |
1.5 稀土氟化物的制备方法与研究现状 | 第15-25页 |
1.5.1 高温热分解 | 第15-18页 |
1.5.2 水热及溶剂热法 | 第18-22页 |
1.5.3 液相共沉淀法 | 第22-24页 |
1.5.4 其它合成方法 | 第24-25页 |
1.6 稀土氟化物的应用 | 第25-28页 |
1.7 选题意义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实验概述 | 第29-32页 |
2.1 化学试剂 | 第29-30页 |
2.2 仪器与测试 | 第30-31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2.2.2 表征手段 | 第31页 |
2.3 合成方法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水溶性 β-NaY(Gd)F_4: Yb~(3+)/Er~(3+)纳米棒的水热合成及生物偶联 | 第32-41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3.1.1 β-NaY(Gd)F_4: Yb~(3+)/Er~(3+)纳米棒的制备 | 第33页 |
3.1.2 β-NaY(Gd)F_4: Yb~(3+)/Er~(3+)与BSA偶联产物的制备 | 第33-34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4-39页 |
3.2.1 物相结构分析 | 第34页 |
3.2.2 形貌分析 | 第34-35页 |
3.2.3 荧光光谱分析 | 第35-37页 |
3.2.4 紫外光谱分析 | 第37-38页 |
3.2.5 考马斯亮蓝法定量分析蛋白含量 | 第38-39页 |
3.3 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热分解法BaSiF_6: Eu~(2+)下转换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41-49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2页 |
4.1.1 BaSiF_6: Eu~(2+)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4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4.2.1 BaSiF_6: Eu~(2+)纳米粒子的物相结构分析 | 第42-44页 |
4.2.2 BaSiF_6: Eu~(2+)纳米粒子的光谱分析 | 第44-48页 |
4.3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水热法制备BaSiF_6: Eu~(2+)纳米磷光体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 第49-56页 |
引言 | 第49页 |
5.1 BaSiF_6: Eu~(2+)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9-50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5.2.1 BaSiF_6: Eu~(2+)纳米粒子的XRD数据分析 | 第50-51页 |
5.2.2 BaSiF_6: Eu~(2+)纳米粒子的形貌分析 | 第51-52页 |
5.2.3 BaSiF_6: Eu~(2+)纳米粒子的荧光性质 | 第52-55页 |
5.3 结论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