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高速重击条件下高锰钢表面纳米晶的制备及组织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35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高锰钢的表面预硬化第12-14页
        1.2.1 机械喷丸第12页
        1.2.2 滚压第12-13页
        1.2.3 爆炸预硬化第13-14页
    1.3 金属表面纳米化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4-22页
        1.3.1 金属表面纳米化的制备方法第15-18页
        1.3.2 金属表面纳米化的影响因素第18-19页
        1.3.3 金属表面纳米化的形成机制第19-22页
    1.4 纳米金属的变形机制第22-28页
        1.4.1 晶界发射位错机制第22-23页
        1.4.2 形变孪晶机制第23-26页
        1.4.3 以晶界为基础的变形机制第26-27页
        1.4.4 以空位为基础的变形机制第27-28页
    1.5 纳米金属的性能研究第28-31页
        1.5.1 强度第28-29页
        1.5.2 韧性和塑性第29-31页
        1.5.3 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第31页
    1.6 高锰钢中碳化物的形成第31-33页
    1.7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3-35页
第2章 试验内容和方法第35-41页
    2.1 试验材料第35页
    2.2 高速重击技术(HSP)第35-36页
    2.3 热处理工艺第36页
    2.4 微观组织分析第36-38页
        2.4.1 XRD相结构分析第36页
        2.4.2 OM组织观察第36-37页
        2.4.3 TEM、HRTEM组织观察第37页
        2.4.4 SEM拉伸断.形貌分析第37页
        2.4.5 EBSD第37页
        2.4.6 共聚焦显微镜分析断第37-38页
        2.4.7 三维原子探针第38页
    2.5 性能测试第38-41页
        2.5.1 硬度测试第38页
        2.5.2 纳米压痕硬度测试第38-39页
        2.5.3 弹性模量测试第39页
        2.5.4 摩擦磨损试验第39页
        2.5.5 拉伸性能测试第39-41页
第3章 高锰钢疲劳失效表层分析第41-48页
    3.1 引言第41页
    3.2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41-42页
    3.3 试验结果和讨论第42-47页
        3.3.1 失效辙叉疲劳裂纹的微观力学行为第42-46页
        3.3.2 失效辙叉表面微观组织分析第46-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高速重击条件下高锰钢的组织纳米化和应变硬化行为第48-71页
    4.1 引言第48-50页
    4.2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50-51页
    4.3 试验结果第51-58页
        4.3.1 硬度分布第51-52页
        4.3.2 组织形态第52-58页
    4.4 讨论第58-70页
        4.4.1 应变硬化过程第59-62页
        4.4.2 纳米化过程中的位错孪晶相互作用第62-68页
        4.4.3 组织细化过程第68-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5章 纳米高锰钢的摩擦磨损行为第71-82页
    5.1 引言第71页
    5.2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71-72页
    5.3 试验结果第72-78页
    5.4 讨论第78-80页
    5.5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6章 纳米高锰钢的塑性变形行为第82-92页
    6.1 引言第82-83页
    6.2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83页
    6.3 试验结果第83-88页
        6.3.1 表层晶粒尺寸表征第83-84页
        6.3.2 均匀拉伸性能第84-88页
    6.4 讨论第88-91页
        6.4.1 纳米晶的塑性变形机理第88-90页
        6.4.2 断裂机理第90-91页
    6.5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7章 纳米高锰钢的碳化物析出行为第92-104页
    7.1 引言第92页
    7.2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92-93页
    7.3 试验结果第93-96页
    7.4 讨论第96-103页
    7.5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结论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2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20-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作者简介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轧支承辊堆焊合金制备与稀土作用机理研究
下一篇:Ti颗粒与SiC_p协同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性能与强化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