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 比较分析法 | 第10页 |
二 纵向分析法 | 第10页 |
三 辩证分析法 | 第10-11页 |
第五节 文章结构 | 第11-12页 |
第一章 见索即付保函的基础性问题探析 | 第12-20页 |
第一节 见索即付保函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第二节 附属性担保向独立的见索即付保函的转变 | 第13-20页 |
一 附属性担保方式在实践中的不足 | 第13-15页 |
二 与传统担保方式相比见索即付保函的优势所在 | 第15页 |
三 见索即付保函与信用证以及备用信用证关系辨析 | 第15-17页 |
四 根据支付机制不同对见索即付保函的分类 | 第17-20页 |
第二章 见索即付保函的独立性问题剖析 | 第20-31页 |
第一节 见索即付保函独立性在相应公约中的体现 | 第20-23页 |
一 保函开立及生效的独立性 | 第20页 |
二 保函履行行为的独立性 | 第20-21页 |
三 保函抗辩的独立性 | 第21-22页 |
四 保函转让和终止的独立性 | 第22-23页 |
第二节 见索即付保函独立性的保证——单据化特征 | 第23-28页 |
一 公约对见索即付保函单据化的规定 | 第23-25页 |
二 见索即付保函相符交单的审查标准 | 第25-28页 |
第三节 忽视见索即付保函独立性带来的风险 | 第28-31页 |
一 非单据化风险案情分析 | 第28-29页 |
二 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对非单据化条款的定位 | 第29页 |
三 非单据化条件无效——违背独立性原则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见索即付保函独立性之例外 | 第31-36页 |
第一节 独立担保公约为欺诈例外抗辩权提供的法律依据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受益人欺诈索款的认定 | 第32-34页 |
一 受益人导致的基础合同无效 | 第33页 |
二 申请人已完全履行或部分履行合同或未届履行期 | 第33-34页 |
三 受益人导致申请人违约 | 第34页 |
第三节 申请人欺诈例外的抗辩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我国见索即付保函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 第36-42页 |
第一节 我国的保函在实践中存在的困境 | 第36-38页 |
一 见索即付保函的效力之争 | 第36-37页 |
二 确定担保是否为见索即付保函担保的标准 | 第37-38页 |
三 见索即付保函担保的法律适用问题 | 第38页 |
第二节 关于我国见索即付保函独立性立法的完善建议 | 第38-42页 |
一 确定见索即付保函的独立性承认其在国内的效力 | 第39页 |
二 完善我国见索即付保函的独立性立法 | 第39-40页 |
三 充分利用国际法规则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