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甘肃省小陇山路域和林区森林群落生态位比较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绪论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第13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4.1 国外研究状况第13-14页
        1.4.2 国内研究状况第14-17页
2 研究区概况第17-19页
    2.1 地理概况第17页
    2.2 气候特征第17页
    2.3 植被概况第17-19页
3 研究方法第19-21页
    3.1 野外调查与数据采集第19页
    3.2 生态位测度第19-21页
        3.2.1 生态位宽度测定方法第19-20页
        3.2.2 生态位重叠测定方法第20页
        3.2.3 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测定方法第20-21页
4 生态位研究第21-46页
    4.1 华山松群落的种群生态位研究第21-28页
        4.1.1 华山松群落的种群生态位宽度分析第22-23页
        4.1.2 华山松群落的种群生态位重叠分析第23-26页
        4.1.3 华山松群落的种群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分析第26-28页
    4.2 锐齿栎群落的种群生态位研究第28-34页
        4.2.1 锐齿栎群落的种群生态位宽度分析第29-30页
        4.2.2 锐齿栎群落的种群生态位重叠分析第30-32页
        4.2.3 锐齿栎群落的种群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分析第32-34页
    4.3 油松群落的种群生态位研究第34-40页
        4.3.1 油松群落的种群生态位宽度分析第35-36页
        4.3.2 油松群落的种群生态位重叠分析第36-38页
        4.3.3 油松群落的种群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分析第38-40页
    4.4 侧柏群落的种群生态位研究第40-46页
        4.4.1 侧柏群落草本层种群生态位宽度分析第41-42页
        4.4.2 侧柏群落草本层种群生态位重叠分析第42-44页
        4.4.3 侧柏群落草本层种群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分析第44-46页
5 讨论与结论第46-49页
    5.1 讨论第46-47页
    5.2 结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磷石膏和有机肥对盐碱地芸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遥感的2000-2015年呼伦湖地区芨芨草种群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